|
漫从故纸费精神
——商略主编的《南方》杂志
柯平
在浙江2006年发生的诸多文学事件中,有一件值得关注、事实上却被忽略了的事,就是一本取名《南方》的民刊的出版。这本印制精美的杂志采用时下流行的大十六开本,背后由一股民间力量所推动:几名虔诚的小城文学工作者,一个有文学情结并承诺提供永久资助的企业家,再加上愿意为它供稿的一批成名或不成名的作家。转眼两年过去,刊物出到了第五期,影响也在文坛逐渐显现了出来。这方面的一个标志,就是作品几乎每期都为国内权威刊物转载。另外,它的南方定位、同人性质、坚持免费赠送的发行方式,以及近乎苛刻的对文本质量的要求,也让所有读到过它的人印象深刻。就总体风格而言,借助各种文体,包括事,追忆,瞬间捕捉,历史回顾,图片演示等手段,探寻南方地域的价值,沉江南历史人物的生活与命运,并试图通过这些触及历史深处沦落已久的那种“真实的光辉和高度”,显然是编者的意图所在。以社会个体微薄的力量,承担如此艰巨的工作,而且居然还真把它给做成了,难怪会赢得圈子内外广泛的肯定。
“南方”无疑是个极具诱惑力的词,让人一想到就会产生神往之情,但它同时也让人惶惑。因为无论就外延或内涵而言,它的广博和深厚,可能都将超出我们现有的理解。也就是说,不管是纸上的南方还是现实中的南方,我们现在所认知的,可能还只是它的一部分。从地理学角度看,其区域应该包括长江流域的吴、越、楚诸地在内,而精神源头则可追寻到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古国。杂志的同人大都居住江浙一带,从文学传统和生态环境考察,都堪称南方腹心之地。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长年滋养,使这些人的写作能保持纯正的南方气质。比如说,丝绸般柔软的意象后面,往往藏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硬砺和疼痛。从已经刊载的作品看,作者大多不屑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作诗性演绎,也不满足在复写层面对历史、社会史片段作文学表述。选择有意味的细节、血肉丰满的故事、真实可靠的原始文献,去探究、接近区域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几乎已成为集体性的方向。而编者的本意与良苦用心,估计也正在这些地方吧?
当然,作为一本优秀的同人杂志,还有两个基本条件也不可少:一是要有开放的襟怀和无私的奉献之心,二是要向读者有引导性地传播自己的观念和理想,包括美学上的趣味。当下国内形形色色的民刊,尤其是诗人圈子里的那些,坦率说,在这方面做得都不怎么靠谱。或热衷观念上的所谓创新,竞奇斗巧,思想往往大于文本,或缺少有包容性的办刊宗旨,囿于成见,朋党气息很浓。这本杂志尽管也属私人性质,也有自己固执的艺术标准,相比之下则显得大气多了。在它长长的作者名单上,既有国内文学界一流的作家、诗人,也有本省文坛的资深人士,更集中了目前网络上最知名的那批写手,这样的阵容,显然已超出一般地方民刊的思路与格局。看得出来,编者不仅将它作为一项事业在做,而且把自己对生命与世界的爱,全都融入到了手头的工作之中。王阳明当年在《示诸生诗》里说:“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将由诗人商略主编的五期《南方》杂志重读一过,脑子里突然跳出来的,居然是这两句诗。由于两人均为浙江余姚人氏,而且又都是搞文学的,不过中间隔了五百年的历史尘而已,因此,大胆想像一下,将它看作是邑中前贤对后辈的鼓励与期望,想必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