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去科隆

发布: 2012-9-20 20:08 | 作者: 韩东



        我们去了一趟科隆,不是去看大教堂,是去见Sophie。我和Sophie之前没有见过,但通过邮件和电话。她的嗓音很好听,虽说中文说得不太流利。嗓音是另一种东西,就像本色一样,好听的嗓音无论说何种语言都会增加魅力。
        从哥廷根到科隆火车票要一百欧元,Daniel(德国学生)认为太贵了。他帮我们通过网络联系到一辆“顺风车”,谈好价钱三十欧(每人)。车主是一对年轻夫妇(我猜),男的驾车,女的坐在副驾上。两人都是大块头,将小车的前部塞得满满的。预计三小时到科隆,结果途中遇雨(还下了冰雹),走了近五小时。因此我有时间观察这对德国人。
        他们大概也在观察我们,通过庞大身躯的第六感。密封的车厢里静悄悄的,除了行车的声音,就再也没有其它的声音了。
        我注意到他们之间很少交谈,男的只管开车,女的端坐不动。她的手上拿了很厚一本书,有时低头看书。不看书的时候就抬起头来看前面的路。五个小时,只喝过一 次瓶装水。瓶子巨大,但她喝得很少,将塑料瓶放在座位边上后,就再也没有其它动作了。他们的安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这是巨人的安静。想起中国人开车旅行时的喧哗,我不禁有些感慨。
        再者,这车里什么都没有,既无辟邪的挂件,也无饰物,更没有抽纸、香水瓶、CD盒……在中国那是免不了的。也没有任何食物或零食。带着这个发现我又观察过往的车辆,透过车窗也看不见任何杂物。最多有一只宠物狗。即使是狗也像人一样地老实坐着。
        开车就是开车,不关其它是非,难道德国人就是这样的吗?
        在科隆火车站,我们和Sophie接上了头。第一眼:她站在一座桥状的走道上,穿着高筒靴,着黑衣服,背黑背包,好生时髦。四周小雨霏霏的,这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和她的嗓音一样。等公交车的时候Sophie从包里拿出一包香烟,这就更让我高兴了。
        Sophie的房子是租的,靠近铁路,每过二十分钟就会过一趟火车,届时门窗都会摇晃起来。她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开门进去,地上放了一片高低不等的空酒瓶,她还爱喝酒,我的高兴又增加了一分。
        本人并不是特别能喝,但我喜欢抽烟、喝酒、租房子住(尤其是在铁路边)的这样的人群。交谈下来,我发现Sophie并不是德国人,而是客居德国。她在法国长大,在中国昆明待过一年,后来才迁到科隆。目前Sophie在科隆的事情已了,准备再次前往中国。她表示自己不想回法国,不仅现在不想,就是以后也不想回法国工作。具体理由没说。但对自己国家的这种态度让我喜欢,即使偏颇,也意味着某种年轻人必要的叛逆情怀。我想我的法文译者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Sophie将她的房子让给我们住,自己去了附近的一个朋友那里。在欧洲旅行,我喜欢住在当地人家里,不喜欢住宾馆(和在国内相反),大概是想比较深入地了解他们吧?Sophie满足了我这个愿望。
        然后,Sophie领来了两个朋友,一男一女,两人都学过中文。女的就是附近的那位,如今失业在家。男的刚到一个公司上班。给我的感觉是,Sophie的朋友都是这样的人:学过中文、年轻、边缘。也许并非如此,她叫上他们只因为他们学过中文,三人的中文加在一起可望能应付和我们的交谈。
        转念一想,我们不也是这样吗?好朋友来了,会叫上其他对路的朋友,大家一块儿吃饭、喝酒,作为款待的节目之一。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这种民间的接待方式深合我意。
        我们在外面吃了饭,又去酒吧喝了酒。Sophie像中国人一样,坚决不让我们买单(我们自己那份)。显然他们还没有喝到位,但我还是节制地表示该回去休息了,以后来中国喝吧!
        第二天我们就离开了,Sophie把我们送到火车站。科隆大教堂就在车站旁边,上车前半小时我们去那转了转。Sophie在咖啡座上要了一杯饮料,等着我们。
        大概逛了一刻钟,我们就回来了,当时Sophie正趴在桌子上工作。这也是我欣赏的,一个美丽的、非主流生活方式的女孩但工作努力。不像在我们那儿,拒斥主流往往是很多年轻人懒惰和推脱生存责任的借口。
        (2011-7-19)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