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疼痛中隐含的柔软与安详

发布: 2012-11-22 16:28 | 作者: 辛泊平



——雨兰诗歌印象

        人生如歌,但悲也是歌,欢也是歌,繁华是歌,沉静也是歌。快与慢,张与弛,都是一种节奏,不同的只是心境。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声音和别人不同,因为,那不同或许就是价值。轰轰烈烈纵然是人生的极致,人人向往,但那并非人生的常态。如何把平淡的生命过得跌宕多姿、从容有度,那需要智慧,也需要修为。因为,看似简单,却是人一辈子需要面对的课题。读雨兰,我读出了隐忍,读出了豁达,读出了宽容,读出了自足,也读出了隐隐的禅意。如她的《这一年》,便可看作诗人人生的小结,灵魂的关照。
        按照卡夫卡的理解,世界的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那是存在主义的悲观,当然也是卡夫卡对世界的敏感与体认。面对纷扰的世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态度。在悲观者看来,一片落叶、一滴雨便可能是灭顶之灾。有点夸张,但经验告诉我们,那并非全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偶然与荒诞,是生命的本质,这样说也自有它的道理。你若非要拿出“人定胜天”的态势去迎战世界,那也完全可以。只要是生命的自觉,一切似乎都说得过去。当然,无论是激流勇退还是破釜沉舟,那依然是生命中的少数。芸芸众生,似乎还有一种中间地带。雨兰如是说。
        “流水安静,春风饱满 /白玉兰小心地开着/老蜘蛛爬到书案上 /听我笔歌看我墨舞”一年的光景,那需有心灵的参与和经营。而雨兰,早已从那些日常的变化中,发现了生命的舞蹈,流水与春风,白玉兰与老蝴蝶,亦动亦静,亦庄亦谐,在诗人心中都有一样的底色和烟云。它们是岁月的节拍,同时也是诗人的心灵律动,笔墨到处,便是物我的无间与和谐。所以,笔墨的浓淡、笔锋的正侧,都无关紧要,它不是外力使然,而是诗人自然而然的“百转千回的心曲”。
        诗人自得,但并非心如止水,更不是别有用心地绕过苦难和死亡。诗人经历过“蘸着疼痛书写,蘸着苦难书写”的灵魂炼狱,唱过隐忍的“低音部”,但她没有被那种苦难吞噬,更没有被疼痛淹没,她依然“柔和谦卑”(《七行诗》)。面对苦难与不幸,诗人远离没有偏狭与阴暗的诅咒,而是回归心灵,审视自我,在忏悔中聆听来自天国的声音,这是圣徒的选择。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生命的自觉,诗人才会坦然地“与死神为邻”,才会“胸口里装满新鲜的孤独 /在宣纸上绽放清澈的灵魂 /爱恨交加,也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临终前曾写下“悲欣交集”。这是一种大慈悲,它让人懂得,所谓的“空”只不过是一种顿悟的极致,愚钝如众生者,可能无法抵达那种境界,但心向往之,并终生修炼,即使依然有悲的存在,那也是一种造化。“日子素净/幸福与疼痛各自安好”又何尝不是从容的人生。烟火人间,流水与落花,是物质,也是心情,只有岁月才是一生的念想,“她越老,越温柔”。这是时间的法则,也是人生的智慧。
        素朴的文字,却沉淀着深沉的人生体验,雨兰的短诗大多有这样的品质。她的《这个世界是疼痛的》《从疼痛开始》,写出了生命与世界互相认知并熟悉的过程,呈现了疼痛中隐含的柔软与安详;她写(《低语的乡村》),饱含泥土与血缘的深情,低语中是生命扎实而又琐碎的酸甜苦辣;她写《日子》,不是那种不堪的柴米油盐,而是一种虚幻而又真实的存在,它就在我们身体内,在某个瞬间突然击穿我们趋于板结的心灵,“砍向我们的虚无”。可以这样说,雨兰的诗歌是多向度的,一如清澈的溪水,流淌着诗人感世伤怀,弹奏着诗人的心灵打开与灵魂相遇。
        2012-10-16
        
        附:雨兰的诗《这一年》
        
        这一年
        流水安静,春风饱满 
        白玉兰小心地开着
        老蜘蛛爬到书案上 
        听我笔歌看我墨舞
        
        这缓慢柔韧的羊毫笔尖
        其实就是我的一颗心呵
        它浓一笔淡一笔,俯仰生姿
        它顺着逆着正着侧着
        书写着我百转千回的心曲
        
        这一年,我与死神为邻
        不洗心,不革面 
        胸口里装满新鲜的孤独
        在宣纸上绽放清澈的灵魂
        爱恨交加,也悲欣交集
        
        这一年,日子素净
        幸福与疼痛各自安好
        像流水兀自流
        像落花安静落
        而岁月啊这条亲爱的老狗
        她越老,越温柔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