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記憶、想像與現實————王厚森詩集《隔夜有雨》評介

发布: 2014-5-22 15:49 | 作者: 陳謙



        「世代」是權力場域的研究中,經常需要碰觸的議題,同世代學者、詩人作家一起成長茁壯,有其共通的歷時環境。有研究者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為起點,每十年為一段限,一九四五至一九五四為戰後第一代,一九五五到一九六四為戰後第二代,一九六五到一九七四為戰後第三代作家。若以此分際,出生於一九七六年的王厚森則為戰後第四代作家。但比較常見的作法還是以年代概分,如一九五0世代(亦指一九五0至一九五九年出生者)或一九六0世代(一九六0至一九六九年出生者)。當然這樣的歸類區分多少不盡人意,比如說詩人孟樊出生於一九五九年,由於起步較晚於同世代的一九五0世代詩人,往往被五0年代詩人視為六0年代作家,但六0年代作家肯定將其認為是五0年代的前輩作家無疑。又如近來我與友人編選《一九六0世代詩選》時就發現,經營魚木餐廳的黑俠出生於一九七0年元旦,因此也不被列名考慮,成為最大的遺珠。
        在文學藝術的領域當中,非常符合「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生命週期律則。共同世代的文人圈因其共同的成長背景與環境構成,他們一起成長一起歷經生活背景的環境洗禮,不同的是各自生命的自我性格造就不同的命運。出生於一九七六年的王厚森,也如同這群一九七0世代的學院作家群,大都自碩士班二十四、五歲時開始在文壇與學院間遊走,修業速度較快的人可在三十歲前後完成博士學位,之後經過二、三年的生涯輾轉而進入學院,他們通常學歷完整且正統,一路中文相關科系履歷完備,我們稱之為學院派作家。而這些學院作家有李癸雲、丁威仁、何雅雯、楊宗翰、劉益州(楊寒)、解昆樺、王文仁(王厚森)、余欣娟、蔣興立、楊宗翰、楊佳嫻、吳懷晨、陳巍仁等人,其文學研究與創作者雙重身份密不可分,而就創作部分,文字寫作者經過十年前後的淬練,對生活的洞察更為敏銳,這些個人的生活經驗往往成為詩裡最為可貴的養分,透過詩人對經驗素材主客觀的選擇,文字於是成為一種對話,在詩人與世界之間形成一座橋樑。
        
        隔夜有雨
        但今夜我們仍需寫詩
        在列車啟動的初刻恣意想像
        未及註冊的旅程將有
        山海陪伴
        
        王厚森的同名主題詩雖在副標註明是對向陽詩選的讀後詮釋,言語中卻是意象的重塑與再創造。令讀者一新耳目,閱聽人其實可蓋去副標題將詩當成完整的主體欣賞,亦可藉由其閱讀路徑的線索進行文本之互涉。王厚森以客觀的閱讀經驗豐富自我的詩行,卻少有七0世代詩人大吊書袋的學人習氣,文字上始終樸實無華,不以夢囈示人,而以其文字的誠實作為修辭的起點。《隔夜有雨》中,多的是詩人透過記憶與想像所創造的詩的真實,就記憶的回溯來說,〈幌馬車之歌〉中對鍾和鳴的再現與描繪,亦吐露出詩人悲憫的性情:
        
        他頂著寬大的中山裝
        提著革命的鋤頭  
        每個清晨用遠山的春靄與露水栽種樹人的夢  
        想望左翼的花朵將紅滿  
        一座座
        銘刻思想的山丘
        
        〈那些,春光乍現〉則說:「故事的開端必然是/石縫裡一朵/不曾被吹倒的/野玫瑰」透過聆聽楊逵文學音樂節的感動書寫出心中情懷的真實,這種真實的虛構來自於詩人豐富的想像,其間有詩人的同情與理解。王厚森的作品經常有超齡的演出,且在七0世代詩人群當中多了幾分穩妥性,在形式創造上詩人有「六行集」合為一輯,更見其對形式美學上的著重。〈無伴奏分裂曲  之一〉呈現了詩人豐饒的意象陳述與意義的探詢:
        
        被卸去尾鰭的鯨豚
        依舊泅泳於藍色虛無海
        
        在夜鷺學習笑鬧的時刻
        我們閱讀的憂傷已太多憂傷
        
        在每個像是出口的地方
        美麗的靈魂反擊著時間的遺忘
        
        「卸去尾鰭的鯨豚」如何悠游大海,看來只有虛無之海合適。當靜默的夜鷺都開始笑鬧,憂傷才漸漸自時間的遺忘當中爬升。意象簡潔一直是王厚森驅策文字的風格,在適度的文字當中留下想像,更令人再三回味。王厚森六行詩的想像我們還可以自〈小花〉來談論:「我們都不曾遺忘/那些長在天上/敲醒昨日與今夜的小花/時時刻刻以流浪宣誓/風再過去/就是雲的影子」小花長在天上,有童詩的意味,但認真來看卻是十足地成年人的哀愁,流浪是雲朵是命運,但不屈服於風這個命定的環境,才是詩人真性情的顯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將生活細瑣觀察入詩,從他人詩集的互文閱讀到學院現場的思索,在在可以讓詩大步邁向生活,讓詩在生活中重現,讓生活中洋溢詩情,一如〈那些年,我們--虎尾科大「文學賞析」課程創作集序〉:
        
        那些年我們都還青春
        俊俏或者  
        美麗
        燃燒的小宇宙時時刻刻
        喚醒夜裡沈睡
        與獨白的童話
        
        《隔夜有雨》是這群七0世代學院詩人王厚森的第二部詩集,也是詩人近三年間(2011-2013)建構起的第二座橋樑。不同於第一本詩集《搭訕主義》用了十一年的時間來寫作集結,這本新作在速度上的衝創精神確實令人讚許。王厚森的寫作力度正慢慢地淬礪其鋒芒,也許在取材的選擇上稍作思考,想想在校園之外有那些山海正在呼喚,有那些呼喚屬於底層的悲鳴,有那些人世的奧秘是值得以文字追尋,這些其實他都已在詩集中初步涉及,一如「以意志調氣,讓生命乘風」他把長跑選手林義傑的壯舉塑造成「一種永恆的姿態」,放置在供人仰望的高度之上。但作為讀者的我們,總是貪婪的,總希望讀到更多詩人的觀察與看法。
        在記憶與想像之間,王厚森其實在同為一九七0世代的作家群當中已經有相對傑出的展現,因此,更令我們期待他接下來對於現實生活場景下人物或事件的投入與關注,如此一來詩人自能在學院與社稷之間,在群眾跟土地之間往來巡曵,譜寫出更多憾人心弦的詩創作。
          
        作者附註:王厚森詩集《隔夜有雨》2014年2月釀出版(秀威資訊,台北),此文係該詩集序文補充並改寫,特此說明。
        ◎原載《野薑花雅集》第八集2014年3月,P6-11頁,愛華出版社出版
        
        ======= END =======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