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德拉克洛瓦與《撒克遜劫後英雄略》

发布: 2014-10-09 15:01 | 作者: 葉揚



        德拉克洛瓦與《撒克遜劫後英雄略》(Eugène Delacroix and Walter Scott’s Ivanhoe)
        日期:2014-02-09      作者:葉揚      來源:文匯報
        
        在哈佛讀研期間,選修了尤里·斯特里特(Jurij Striedter, 1926年生)教授的一個討論班。他和堯斯(Hans Robert Jauss, 1921-1997)、伊澤(Wolfgang Iser, 1926-2007)是在文學理論界頗為知名的“康斯坦茨學派”的三大巨擘。老師研究斯拉夫文學、形式主義和結構主義批評,堯斯專長中世紀與現代法國文學和接受美學,伊澤專治英美文學。他們一度同時在德國西南部邊境上的康斯坦茨大學掌教,掀起了一陣文學研究的熱潮,那所學校因此也有了“博騰湖畔的小哈佛”的雅號。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問起有誰讀過司各特的小說,在座的十來個研究生裏面,我是唯一一個舉手表示讀過的。十九世紀初葉,英國有兩位作家在歐洲造成旋風般的巨大影響,就是拜倫和司各特了。二十世紀之初,司各特的作品慘遭小說家福斯特和理論家利維斯極為嚴苛的批評,逐漸淡出經典的行列。在當今的英語世界裏,確實很少有人讀他的作品,他筆下的文字,現在讀來顯得有些陳舊,也是一個原因。
        但若從全球化的世界文學觀點來看,尤其從我國近現代文學發展史來看,司各特的成就還是難以磨滅的。他和大仲馬所代表的近代歐洲騎士文學,與我國的歷史小說以至武俠小說傳統,在俠義的精神上有一脈相通之處。林琴南1905年的文言譯本《撒克遜劫後英雄略》在我國就影響不小,比如我以前在一篇文章裏就曾經提到,金庸的《射雕英雄傳》裏郭靖、黃蓉“密室療傷”一節,顯然就是從司各特這部小說裏負傷被囚的男主人公艾文和與猶太女郎芮貝卡在古堡相處的情節化出。順便提一句,國內後來的譯本按照原作的標題譯作《艾凡赫》,小說主角的名字用國語念起來,與原文發音相差太大,不足為法。
        以前介紹過德拉克洛瓦所畫的《但丁之舟》。這位“浪漫派的獅子”和當時歐洲許多文人雅士一樣,是司各特小說的粉絲。他以《劫後英雄》為題材作過兩幅油畫,畫的都是小說第31章裏,聖殿派騎士布瓦-吉爾伯特指揮手下的嘍囉劫走芮貝卡的場面,角度、色彩大同小異。此幅完成于1846年,展出後曾受到波德萊爾撰文推獎,原作高105釐米,寬81.5釐米,如今陳列在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