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且行且思,有情有味

发布: 2015-4-30 20:44 | 作者: 舒郁雯



        ——我讀《布拉格之夜——一個作家的蜜月札記》

        “當我離開馬薩裏克銅像很遠的時候,回頭望去,我還能在華燈初上的路旁,瞥到他一臉悲壯的神情。”
        這樣的句子,看似輕描淡寫,無限風情,卻冷不丁地拉出一段深邃的歷史,讓人看不暇思,不禁拍案擊節。好書要讀多遍才有趣味,比如手頭這本《布拉格之夜——一個作家的蜜月札記》(下文簡稱《布拉格之夜》)。
        就像《幾何學基礎》之於羅素一樣,《布拉格之夜》同樣也使我看到了,一個青年作家如何走向成熟。
        利用一段蜜月的美好時光,在風花雪月的古城裏談憲政、自由、民主、民族性與社會發展,這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韓晗做到了,他解構了哈威爾,重述了布拉格,反思了“天鵝絨革命”,而這一切卻在他的蜜月之旅中。書中有寫,他回到北京之後,大病一場,臥在床上還在思考自己沿途的行程,於是寫了這本書的最後一章。
        中國人出去旅遊,向來被人詬病,除卻攀折花木、亂塗亂寫之外,缺乏文化層面的思考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但《布拉格之夜》卻使人愛不釋手,短短的蜜月旅程,作者卻是帶著問題出去,帶著答案回來,將中華文明與波西米亞文明的比較,頗有條理地說了個一二三四,這不得不讓人佩服韓晗的思辨能力。
        《布拉格之夜》講述的是作者與妻子在捷克十餘天的行程,在到達捷克之前,作者實際上就已通過書本等知識對捷克有所瞭解,只是這趟旅行讓她對於先前閱讀到的一切有了更加真切的認識,這觸碰到了他內心深處的文化靈感,讓他對於這趟旅行有了更加直觀、清晰的審美感受。
        文字純熟是這本書的一個方面,二十八歲的年紀,卻能在異國他鄉的民主、憲政、音樂、文化等話題下,寫出如此流暢洗練的文字,這應是不可多得的事情。作者深邃敏銳的思想深度與輕緩柔和的純熟美文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顯示出了作者良好的文字功底與文化見識。
        捷克是世界有名的古國之一,也是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文化中心,這個國家因為一位年輕散文家的到來,而與中華文明產生了碰撞,這是先前未曾有過的。而且,這種碰撞卻未因文化衝突的艱澀而產生了表述的困難,相反,卻是一篇篇令人拍案叫絕的美文,這不得不說是作者的文字功底使之然也。
        站在歷史的角度,《布拉格之夜》對於筆下風物描寫,著實令人驚歎,從查理大橋下的伏爾塔瓦河出發,到皮爾森的啤酒廠,再到卡羅維發利的溫泉、克魯姆洛夫的古堡,以及昆特拉霍拉的教堂與百威的鄂圖卡廣場,最終落筆布拉格的瓦刺拉夫廣場。移步換景但卻未走馬觀花,細節處猶如數位相機特寫拍攝,宏觀處好似電航拍影的廣角鏡頭,作者曾畢業於戲劇學專業,舞臺感融入到散文寫作技巧,《布拉格之夜》應為華語散文的翹楚。
        作家蔡智恒曾評價該著“舉重若輕”,可見其著在文筆遣詞上的腕力非同一般。其實,書中令人讚歎的文字何止三五句?且看從開篇的“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著小布爾喬亞的悠閒自在”、“每一趟旅行,都是對人生的不同思考”到“生命意義卻會因為他整個生命的理想而存在”,再到“我們處於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直至“在歷史的進程中,誰也不會仿造誰,就像不同年份酒的味道。”上述精妙論述,隨手皆可翻到,著實宛如珠落玉盤。
        這些將不同文化風景散文化的表述,出自於一位二十八歲的博士之手,從某種角度來說,作者是早慧的,他過早地擁有了同時代人並不具備的精妙文筆,並且能浸淫少數人才能抵達的文化土壤,這種或許只能算是一種文學的機緣巧合。
        除此之外,我們還無法回避《布拉格之夜》的思想性。“蜜月札記”是韓晗獨創的寫作題材,大陸臺灣與海外,先前都未有過,在Google上搜索“蜜月札記”四字,除卻一些網友的部落格之外,百分之九十皆與這本《布拉格之夜》有關。但用韓晗自己的話講,與其說這是蜜月札記,不如說是文化考察札記。這一寫作初衷決定了,這本書絕非是一部卿卿我我的愛情豆腐帳,也不是時下最流行的“蜜月勝地攻略”之類的淺顯讀本,而是一本有著可讀性的文化好書。
        文化考察札記是一種公認的難寫題材,而韓晗偏劍走偏鋒,多年來,他因文化散文創作在中國頗具知名度,去年曾一舉獲得“徐霞客遊記散文獎”,早些年行走中國三十餘古城的攝影散文集《大國小城》便一度暢銷大陸各地,並與餘秋雨等人的著述一道,列入《大學語文》教材,前些年他出版的散文集《側影年華》曾由中國出版散文的大牌社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因此,這本《布拉格之夜》可以看做是韓晗在文化散文寫作上的重新出發。
        與先前寫作不同的是,《布拉格之夜》跳出了對於一般景物的描寫與走馬觀花般的粗線條,而是鉤沉出具體風景背後的歷史真相、文化問題。譬如在人潮湧動的胡斯廣場上,作者描述了幾任捷克總統曾在這裏發佈演講的歷史鏡頭,進而反思了捷克共產黨走向覆滅的根本原因,在皮爾森的華人商店裏,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思考了海外華人的民族性與生存法則,在布拉格的地鐵中,作者又從自己被員警罰款一事闡述了歐洲社會主義國家民主化之後的法制問題。對於問題的反思與對於歷史真相的描述,在《布拉格之夜》裏隨處可見,但作者又未深陷到具體學術名詞、文化概念的糾纏當中,而是時刻牢記這是一本可以暢銷的散文著作,因此處處點到為止,猶如優雅的蜻蜓點水一般,令人掩卷之餘回味無窮。
        出於公允、服務時代的人文關懷還是《布拉格之夜》不可回避的另一個卓越之處。作者身居社會主義國家中國,通過自己在捷克的旅行,既未依從官方一些人士的說法,對哈威爾的民主制度進行不加思考的批判,亦未亦步亦趨地主張完全的“捷式民主化”,而是有理有據地認為:哈威爾固然偉大,但他卻是因捷克特殊時代、民族而造就,對於中國民主化而言,哈威爾的策略未必有效。
        
        捷克與中國現代化之路的差異
        這也是《布拉格之夜》的結尾,除卻文章中精彩的風景描寫、歷史敍述之外,這樣一個結尾無疑是令人讚歎的。作者從歷史、文化、經濟與政治制度等不同層面,深入分析了捷克與中國現代化之路的差異,進而提出了中國應如何走向民主化的建議。從遊記寫作出發,卻能夠這種高度,韓晗顯然是目前華語散文作家中的鳳毛麟角。
        學者向來說話嚴謹,因此這本書所提出公允的結論是令人信服的,這是韓晗伉儷(其妻是一位新聞傳播學教授)走過捷克數十個城鎮的結論,在蜜月旅行的過程中,他依然沒有忘記自己作為知識份子、作家的寫作責任,並未耽溺於捷克的美酒、美景與美食當中,這當然值得我們為韓晗叫好,我誠懇地向所有朋友推薦:無論是是否去過捷克,或是是否想去捷克,都可以讀讀這本《布拉格之夜》,這是一位作家真正用心、用情寫的文字。
        因此,“且行且思”是我對這本書的總體評價,這又讓我想到了王德威與姚謙兩位知名人士為這本書寫的推薦語中,竟不約而同地有“有情”二字,可見韓晗是用情書寫。我認為,這中感情,既是蜜月之情,也是對於文字的熱愛之情,可見這種有情是“有味”的——既是趣味,也是玩味,個中味道,唯有讀者自己去認真辨別了。  
         
         

发表评论

seccode

最新更新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