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忆一凡——《今天》资料附言

发布: 2015-5-14 19:43 | 作者: 鄂复明




       
        景祥祜馆长设晚宴款待,黄潘明珠老师显得格外的轻松,她携夫君黄宏发老先生赴宴;初识(30周年时似曾见过?)香港资深出版人林道群先生,他自《今天》海外复刊最困苦时期始,直至《今天》第100期,其后二十年间,默默无闻地奉献出自己的业余时间,独自一人承担起《今天》的全部“杂役”。其间困苦比较我所经历那不足两年人才济济的“火红的年代”,真是惭愧得很。那天还有一位教授作陪,由于席间酒喝得太过,竟不记得名姓了。
        景馆长甚为谦逊地表示:“我们这个‘庙’太小了”。
        黄宏发老先生曾任前立法局主席,他若有所思地颔首言道:“这就对了……放在这里就对了”。
        我说“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嫁得太远”。
        黄老先生也不禁喟然长叹。
        那个晚宴,在座各位都感觉到成功后的那种放松,以至在不知不觉中渐次喝光了所有的白酒。入夜,我们步履蹒跚的离开图书馆灯光幽暗的大厅,黄潘明珠老师甚至风趣地比着看谁走得直,北岛惊异得睁大眼睛,他移居港岛后居住有年,还从未见识过这等阵仗。
        
        此后,我愈发感受到黄老先生的睿智,在《今天》资料入藏仅两年时间,城大图书馆已将首批资料全部编目和扫描完毕,邀请我再次赴港参加隆重举行的“《今天》文学杂志档案捐赠典礼”以及作为成果展的“1978至1981年大陆高校自办文学刊物展”,我随身带去以信件和稿件为主的第二批《今天》资料,我心中渴望已久雪藏数十年的《今天》资料,开始融入庞大的信息网络。
        
        我乘京九列车即将到京,遥望着远处高压线下绵亘的沙丘,那里是一凡的埋骨之地。我的心境愈发沉闷,尽管他业已消失的庞大收藏中仅存于世的《今天》资料,已安藏在这条铁路的尽头——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但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却是一凡那我从未见过的失魂落魄的形象。
        
        追记于2014年末,一凡辞世26年后
        
        附录
        
        一凡从未与我谈论或者展示过他的珍贵收藏。以一凡的工作能力及效率而言,兴许那些积箱垒摞浩繁的资料,在他收存的过程中,早已分门别类编录规整,不宜再次拆包展示,只在默默地等待有缘人拿去做学问。在至近的朋友中,我也未曾听说过有谁详知一凡的收藏。
        三十多年后,在我将《今天》资料移交给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的前几天,无意中从网上读到,海外一位与一凡只有一面之交的范炳刚先生,当年竟然从一凡那里听到有关自己全部收藏的详尽讲述,足以弥补这段历史空白,首先,他对一凡小屋的描述是那样体察入微:
        北京赵一凡
         ……正是“他家厨房兼饭厅的小屋”。进门不过一步就是案桌,再跨一步就是屋子的后墙。紧挤着案桌,是赵一凡的床。而那床,仅窄窄一条木板,上面还堆了书报杂志,余下的地方,似乎仅够赵一凡坐在床(板)沿儿。
        赵一凡生得不凡:大头,大前额,双目炯炯,似有用不完的脑力。
        大学期间,地下手抄本,曾经是我们梦寐以求难得一见的东西,我迫不及待地跟他谈起。地下刊物,地下文学,从作者,到文章,到手抄本,到刊物,什么都在他的脑子里。问他我感兴趣的小细节,他多半记得。他谈起来,任意挥洒,跌宕跳跃,全不按章法。你立刻就会感到他那不同一般的思维表达方式,完全不是学院里常见的套路。而且,很快你就会认识到他那超越一般的深思自成的功力。我当时已自以为很读了一些文学的,却忽然间觉得,在他给出的语境逻辑中,那些关于文学的坐标象限都是旋转的,原来很清楚的东西,一下变得模糊不清起来。
        我说,这些地下的东西应该好好保存,将来的当代文学史,是不能没有它们的等等。
        赵一凡眼睛更亮了。印象中,他是左右环顾了一下的,然后说,这些刊物他都有。说着指了指床上堆着的书报资料。我当时一定是颇显惊异了。他认真地看着我,沉沉地说:“你们学文学的,想到文学史很自然;在你们这些人之外,可就不一样了。有多少人会把文学史当作头等的大题目,会从文学史的角度提问题,想问题?原本就还有更大的题目嘛。这么样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而且也永远不会再有了的一个时代。把这个时代的东西,搜集起来,整理出来,留给历史,留给后人,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到的吗?”
        我这才注意到了他不是仅仅在说文学。
        “我是留心了这些文学的东西,搜集了这么多。但是,这些还只是在说小题目。这些不过只是一小部分。我真正搜集起来的,可远不仅仅是这些。”
        已说到了这里的赵一凡,眉宇间勃发出一股英气:“文化大革命的东西,从下发的中央文件,到红卫兵的传单,文件,大字报,红卫兵小报,战报,从一开始出来,到高潮时期,直到后来,我这里全都有。”他的手指了一下床侧,很认真地朝屋后指了指,“全北京,可能全国,恐怕我这儿的,也是最全的了。”
        那是第一次相谈,赵一凡便一直谈到了他隐秘的私藏,足可见他之为人的“太好”。
        扫一眼那床侧、床下,我看到了一捆捆的资料,一个个包紧了做了标记的大纸袋。我知道,我看到的那些,只是他所说的收集的冰山一角。
        他还特别提到:文化大革命的东西,不光北京的,还有外地的,几个大城市的,他都有。
        这得花多少时间精力啊?
        “是啊,我做不来别的;这么多年,真正做了的,就这么一件事。我觉得,我是做了一件大事。”
        “将来,一旦有人下决心来整理这段历史,我会全部拿给他。”
        我说:“这件事,关系到史,关系到我们祖国、我们民族,说它多重要都不为过。你该集中精力来搞。”
        “我自己不行”。他立刻说,自己身体不行。“搜集资料是一种工作,是第一步;整理出东西来,是另一种工作,是第二步。我很高兴自己做了这第一步,而且可以说,做得还好,能做的我都做到了。我愿意尽快看到有人开始想下一步。”
        ——赵一凡说。我至今记得他说这番话时那深重的神情。 
        “首先是得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决心。还得有一定的时间。还得静得下心来,熬得住……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
        他问我我上课需要多少时间。我告诉他说,我当时将要开的那门课,每周一次,每次两节,不需要我多少时间。
        “在高校很好,能有充裕的时间来自我支配,这很难得、很难得。”
        话到这儿,他便不再说。
        我久久不能接他的话。我当时确是毫无准备面对他这样的话题。
        事后说起我也就知道了,甚至红丹,也没想到赵一凡会有这样的话题,而且会一直说到那么深里去。
        我当时甚至都没有接近到自问有没有那能力的一步。我只是觉得,突然面对着一个阴冷的滚烫的轰响的变幻莫测的庞大无比的东西,一个要像原子弹一样炸开的让世界震动的包:一包文化大革命。
         
        唯一的收藏 
        见过赵一凡后,我特别和红丹谈那收藏。红丹也说,他那堆东西,怕是天下唯一的一份。赵一凡搜集东西,她知道;但搜集了多大范围,搜集了多少,她并不知道。至于赵一凡和我说过的,关于他那一大收藏的想法,红丹竟是第一次从我这里听说。这使我对赵一凡那番话,更加深以为重。 
        “……这事太大了……你要是答应他,就得准备好舍弃一切。”——红丹的话。
        “学位、职位,这些就不用说了,你得准备好舍弃一切。一切,你懂吗?——你的亲人,你的社会关系,甚至,你至今为止所知道的社会,你至今为止所知道的世界,你至今为止所知道的一切的存在……怎么能跟你说得清楚呢?别告诉我说你懂,你没有经历,你不可能懂。……怎么跟你说你也不会真懂。……总之,首先你得准备好去坐牢,而且,你得准备好‘把牢底坐穿’——我就先把这个话告诉你,这里绝对不会有另一种可能。”
        只是提醒我吗?红丹曾经希望我给以一个拍案而起的回答吗?
        “我要听听你说,我该去做,还是不去做。”
        “我不知道。” 她用了最轻的话音,随着话音低了头。那时我已懂得,当她这么说话的时候,那是她“最后的回答”。
         
        夜里,静下来,怎么可能睡得着?
        “这事太大了”……我深知它的大,我甚至想到了很大的词:“使命”、“崇高”…… 那时我刚刚步入大学,想的原是一堆的看书、讲课、做学问,和这突然面对的,实在是天上地下。从那样的一堆天真里,转过眼睛来突然面对这样的大,对那时的我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如今再来说,无论如何,那时首先缺了的,还是一份勇气。
        没能拍案而起,但我也没放下,怎么可能放下?! 
        后来我竟再也没去过赵一凡家。
        那以后,不知多少次,即使后来来了美国,每一想起赵一凡那一大收藏,总默默祈愿,会有一位德能兼备的人,接续了赵一凡的浩大工程……
        想不到,那份唯一的一大收藏,用徐晓的话说,竟终是给“断送了”。
        ——就在我们这代人手上。
        一代人中,幸有赵一凡这样的奇士,在那样的条件与环境中,竟成就了那样的搜集;而这一代人中,竟没人能接续这搜集与保藏,终使这份收藏在同代化为乌有,这,只有古汉语的那个词了:呜呼! 
        凡知道赵一凡有此收藏的,均有一分责任。这么说过分吗?
        凡知道赵一凡关于他那一大收藏的意愿的,更有一份重责。这么说过分吗?
        (以上文字摘自范炳刚先生的新浪博克)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05312265_0_1.html
        范炳刚讯址: 
        [email protected]    
            
        范先生文中最后那两句话在重重地敲打着我。
        我曾多次试图与范先生联系,却杳无音讯。他是经郑红丹介绍去的一凡那里,我从一凡的遗物中捡出郑云燕、郑红丹兄妹七十年代与一凡的通信,我已将扫描后的原件与《今天》资料一并送馆保存。
        
        附件:
        
        本文涉及的《今天》资料请查阅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特藏,《今天》文学杂志资料档案PDF文档编号如下的文件(部分文件曾散见于《今天》网站上的“今天资料”栏目内):
        
        赵一凡资料之一
        79105576_full  搜查记录首页
        79105583_full  搜查物品登记清单
        79105590_full  已复制较[重]要的材料原件(目录) 
        79105606_full  一九七四年一月二十八日从赵一凡家搜查的诗(目录)
        79105613_full  对赵一凡同志的复查结论
        
        赵一凡资料之二
        79105934_full  赵平生先生致文改会党支部的检查(草稿)
        79108485_full  草稿,附件:赵一凡幼年患病的诊断书
        79105941_full  赵平生先生致文改会党支部的检查(抄送稿)
        79105958_full  我的简历(赵一凡39岁求职时撰写) 
        79105965_full  简历  (草稿)
        79105972_full  我和弟弟孟小凡昨天去朝阳门派出所的经过(交文改会联委会)
        79105989_full  赵一凡致工宣队的信  
        
        赵一凡资料之三
        79106177_full  [赵一凡复信]
        79106207_full  赵一凡部分藏书目录
        79106221_full  赵一凡自学俄语的笔记
        
        赵一凡资料之四
        79106238_full  稿费通知单
        79106245_full  出版合同续约通知
        79106252_full  少年儿童出版社編輯部致鹿麋的退稿信
        79106269_full  《女革命者丹孃》译稿
        79106276_full  催稿信
        79106283_full  《苏联民间谜语》
        79106290_full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79106306_full  《简化汉字字谜》
        79106313_full  《关于译名的读音问题》
        79106320_full  《关于译名的读音问题》
        79106337_full  赵一凡自学初等数学(代数和平面几何)的笔记
        
        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
        《今天》文学杂志资料档案网址:
        http://www.cityu.edu.hk/lib/digitalcollections/jintian/index.htm
        

44/4<1234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