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秦直道考古日志8则

发布: 2015-6-04 17:43 | 作者: 老闷



        20世纪80年代,陕西临潼的新石器时代康家遗址,从美国回来的哈佛博士刘莉主持考古。开挖前,她举行了隆重的开挖仪式,焚香,杀鸡公,放鞭炮。发掘后,祭奠、掩埋出土的人骨。考古界很多人惊讶:哈佛的博士咋也这么迷信!
        20多年过去了,更多的考古人在思索:科学真的可以代替宗教吗?
        下午近4时,研究院王玮林、陈显琪、肖健一、曹龙来。② 陈显琪书记告诉老张,日本一80岁的古道路学者欲在6月5日来现场考察并座谈,让做好准备。
        
        注释:
        ① 该日记,择自2009年3-5月,陕西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考古队调查发掘陕西富县秦直道时所记的《考古日志》,标题和注为此次所加。
        ② 王玮林、陈显琪,分别为陕西考古研究院副院长、书记。肖健一、曹龙,研究院副研究员。
        
        5、夜上子午岭 ①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晴
        早,老张、增社、小姜自西安发。至研究院基地会合技工老陈、小吕、小刘, 将被褥、灶具等装车,小姜与3技工驱一车先发去桂花园。
        老张、增社至耀县接从淳化赶来的王谦,②因联络所误,耽误约1小时。午1:30至富县,陈兰、永亮③请餐,陈馈酒、烟。后,借富县文物旅游局的小面包车,发。经黄陵隆坊至店头,购洗衣粉、肥皂、手套等,给车换机油后再发。
        晚上约7时,过上畛子④的5个白高墙监狱,距桂花园约20公里时车被颠熄火,车停在子午岭下前后无人烟处。检查无果后,老张电小姜,彼与小刘带麻绳、手电驱车赶来,又检查无果。遂以麻绳连接2车,增社驾前车,载众人,小姜驾后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翻越子午岭。天黑、山大、路陡,众人心情紧张,大气不敢出,唯恐绳断、拴绳之铁环断裂或二车相撞。老张在车上把头探出窗外,不断地大喊:“慢!慢!”“上坡!上坡!”“下坡!下坡!”“前面急转弯,慢!”终于爬上了子午岭。至桂花园⑤松了口气,看表,已10点半矣,大家才感到了累、饿。
        每人一碗烩面后,睡觉。
        吃面时小姜说,来途中,彼车与一乌鸦相撞,心谓之不祥,其后果然应在后车。总之,今日出师不利,但愿以后顺遂。
        仍宿于林场招待所。
        
        注释:
        ① 该日记,择自2010年7-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考古队调查发掘黄陵秦直道时所记的《考古日志》,标题和注为此次所加。
        ② 增社(李增社)、小姜(家乃)、王谦,均为考古队成员。老陈、小吕、小刘,均为考古队技工。
        ③ 陈兰,富县文物旅游局局长,永亮(王永亮),富县文化馆馆长。
        ④ 上畛子,位于子午岭主脉东侧,辖于黄陵,与旬邑马栏、富县槐树庄并称为陕西三大监狱。
        ⑤ 桂花园,甘肃省宁县桂花园林场所在地,位于子午岭主脉西侧,海拔1540余米,距秦直道8公里。
        
        6、子午岭牛虻 ①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晴
        今日,五里墩烽燧继续发掘,另开始发掘窑庄山直道。
        早饭后,老张、小姜及小吕、小刘 ②至南桂花路段探沟,查看后发现,探沟内未发现早期路面。遂决定该探沟工作暂停。
        后又至北桂花以南的窑庄山堑山直道,该地杂草没人,艰难穿行后选定地点。至下午收工,该地的杂草已平完,所布探沟长46米余,含5×5米的探方9个,并从两端开始发掘。
        钻探得知,靠沟一侧的探方里,1米以下即见路土等现象。
        五里墩③ 烽燧发掘其半,因未布方,纠正之。发掘的二分之一显示,原烽燧夯筑,三层阶梯状方台,登台踏步西向,二层台上筑有矮墙。台底边长7.8米,高2米,墙内长4.9米。因风蚀破坏,保存不好,原貌仍欠清晰。决定再发掘四分之一,以搞清全貌。
        一天下来,使人受不了首先是热。中午,子午岭在太阳的灸烤下,林子里如蒸笼一般,稍一动作即汗如泉涌,不一会就浑身汗透。不断喝水也一天不尿,傍晚,终于排出了这一天的第一泡尿,量很少,颜色黄里透红,让人胆战心惊地想到了血尿。
        更让人害怕的,是牛虻(当地人称牛蝇)的厉害。人乍到一地,嗅觉极敏锐的牛虻立即闻到汗味,马上嗡嗡然结队来袭,不一刻,就爬满人的头、脸、两臂和上身,特别是背部,多者能爬二三十只,用手挥赶也毫不理会。附体的牛虻隔衣猛叮,甚至两层衣裳也能叮透,感到了痛,一巴掌打去,鲜血裹着牛虻落地。不一会,拍牛虻的手就被血染红。
        说来也可怜,在世界上各类长翅膀的昆虫里,牛虻可能是飞行速度最慢、反应最迟钝的。完全用不着“稳准狠”,随便一巴掌就能打死一只。为吸一口血而豁出命的愚猛、执着,使人想起了义和团。尽管无奈,尽管不屑,但你必须和它周旋,为了自卫亲手杀死一只只廉价的生命。一天下来,带着浑身的红肿,看着手上沾满的自己和敌人的血,你会绝望到发疯。这真是让人毫无办法,除非你什么也不干,拿着草帽一秒钟也不停地挥舞。
        当地人说,牛虻能叮死牛,估计可能是病牛或老牛。想到那么厚的牛皮都抵挡不住牛虻的嘴,真让人不寒而栗。
        考古队员被叮得叫苦连天,突然发现,一起干活的当地民工的身上却少有牛虻叮爬,难道他们与牛虻是亲戚?问其故,说,我们穿的是化纤,你们都穿棉布,牛虻最爱叮。
        当地人还说,立秋以后牛虻就少了,如果再下上一两场雨,牛虻就没有了。看到了希望,大家马上扳指头,算立秋的日子。
        下工后,考古队的房子稍作调整,老张、小姜搬至林场另一职工家,独立的小院,一人一间房子。关上小院大门,脱了个赤条条一丝不挂,一盆自来水自头顶浇下,冲去一天的汗水和疲惫。
        互相看背部牛虻叮咬的红肿点,小姜的如晴夜繁星,达40余个。老张稍少,有20余。互相拍照,存证留念。
        
        注释:
        ① 该日记,择自2010年7—9月,陕西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考古队调查发掘黄陵秦直道时所记的《考古日志》,标题和注为此次所加。
        ② 小姜(家乃),考古队成员,小吕、小刘均为考古队技工。
        ③ 五里墩、窑庄山、南桂花、北桂花,均为秦直道上曾经的居民点,今多已废弃,如五里墩有一林业站点,窑庄山、北桂花无人居住,南桂花仅居住1户。
        
        7、行路难 ①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阴
        今日还是上8民工,两地点继续发掘。
        五里墩烽燧向北扩方,绘图后工作暂时结束。
        窑庄山②直道探沟全面下挖,但未见现象,不知何故。
        老张、小姜③体验了祸不单行。
        早8时,老张、小姜驱车自西安返工地。先去考古研究院高陵基地取帐篷,3个库房都找不着,无奈只好北上。
        近午,车开至宜君梁忽然抛锚,又逢一阵大雨。2人分头打电话,好不容易请来铜川的修车师傅。检查,离合器出了故障,须换配件,修车师傅又返回铜川去取。2人躺在路边的草丛里,急、饿、渴,心情坏到了极点。整整耽误了4个多小时才将车修好,开到店头吃午饭,已6点半矣。
        饭后发,本计划赶天擦黑赶回桂花园,不料才走了七八公里又碰上近百辆的大堵车。原来,近午此地也下了一场暴雨,将店头至双龙间一段约2公里的简易路冲毁,致使道路泥泞难行,不少车陷入泥沼抛锚。
        一寸一寸地蜗行——等待——一寸一寸地蜗行——等待,就这样过了近三个小时。最后的数十米烂泥路,我们的小面包不断在泥沼中打转、后滑、左偏、右偏。老张下车,指挥,推车,调度别的车配合,弄得双手、双脚、双腿,甚至脸和头都是烂泥。多亏小姜车技纯熟,多亏苍苍老天庇佑,终于走出了泥沼。
        回头看,几辆抛锚车的人,有的拿出方便面、饼子、榨菜,有的在整理毛毯、床单,他们已经准备在此过夜。不如此,又能怎么样呢?来直升机接你?做梦去吧!
        一阵后怕,满腔幸福。
        事后小姜说,那么多好车(名牌车、进口车)、大车(越野车、大货车)都陷在这里出不来,我们这国产的“五菱”小面包(新车价格才三万多)竟然出来了,谁信呀!
        算下来,40公里的路走了5个多小时,到达桂花园驻地已过半夜12点。凉水洗去浑身的泥,热水也未喝一口,倒头睡去。
        
        注释:
        ① 该日记,择自2010年7-10月,陕西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考古队调查发掘黄陵秦直道时所记的《考古日志》,标题和注为此次所加。
        ② 五里墩、窑庄山,秦直道上曾经的居民点,今已废弃。
        ③ 小姜(家乃),考古队成员。
        
        8、考古的沧海一粟 ①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阴
        今日收获颇丰,只恨时间太短,一点也不觉得累。
        上4民工,继续发掘蚰蜒岭上二探沟。
        为了搞清T2② 的人工坑,在T2的东侧扩一方,想不到有意外收获。1、探方内出车辙辙梁2道,质地、结构、颜色与富县桦沟口直道的完全一样,大有再次重逢、相见恨晚的感觉,说明两地路面很可能是同期的。2、该辙梁走向与今林区简易路并不重合,而是向南偏出约20度,指向探沟南侧的大型断崖坑,直道路面在坑边嘎然而止,准确无误地证明了人工坑的作用就是破坏道路,而且也成功地破坏了道路。3、前天出的能卡住路面时代的三片瓦现象,在这里也有发现。
        长七八米的T2,竟能提供如此多的信息,真是老天有眼也。
        T1清到4层(相当于3层),终于也出了汉代陶片。
        本来想今天结束两个探沟,但现象太多,希望明天完成。明天千万不要下雨。
        增社③ 下午从延安返队,带来了延安所支助的5万泉,想哭。
        考古体会: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会产生两个问题,直道考古的沧海,每个人仅是一粟。
        
        注释:
        ① 该日记,择自2010年7-10月,陕西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考古队调查发掘黄陵秦直道时所记的《考古日志》,标题和注为此次所加。
        ② T1 、T2,即探沟1、探沟2。
        ③ 增社(李增社),考古队成员。
        
        

22/2<12

最新评论

删除 引用 Guest  post at 2015-10-31 22:41:32
有意思!
光荣夫妇的照片能否得见?
夹边沟好书,惨!
关于考古的认识!!

查看全部评论……(共1条)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