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蘭希爾與司各特的《護符》

发布: 2015-6-25 22:17 | 作者: 葉揚



        蘭希爾與司各特的《護符》(Charles Landseer and Walter Scott’s The Talisman)
        
        日期:2015-02-01 作者:葉揚 來源:文匯報

        
        法國大革命中,羅蘭夫人在斷頭台上授首前留下名言:“自由哪,何等罪惡,假汝之名以行!”縱觀千百年來之歷史,是語中“自由”二字,完全可以換作“宗教”。試看21世紀今日之世界,假宗教為名濫殺無辜,與中世紀之所謂“聖戰”,一脈相承,而其血腥殘忍之程度,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12世紀西歐十字軍東征,英國“獅心王”理查與穆斯林蘇丹薩拉丁,兩軍對壘征討殺伐之餘,還懂得惺惺相惜。作為“異教徒”領袖的薩拉丁,攻陷耶路撒冷後,不殺一人,不燒一屋,以其寬厚仁慈,在基督教世界贏得廣泛持久的尊敬。早在但丁的《神曲》裡,薩拉丁就被置諸“地獄邊境”(Limbo)一座城堡裡的如茵綠地上,與古希臘英雄、愷撒大帝等崇高的歷史名人為伍。司各特的長篇小說《護符》專寫理查和薩拉丁這場歷史遭遇,也沿襲了這個傳統,讓薩拉丁以英雄的面目出現。當年我在大哥的藏書中從原文讀這部小說,極為喜愛。其實早在1907年,林琴南與魏易合作,以文言迻譯此書,後以《十字軍英雄記》為題刊行,極受歡迎,但我從未見過。當年才十六歲的胡適之,讀後寫了一首舊體詩:“豈有鴆人羊叔子,焉知微服武靈王;炎風大漠荒涼甚,誰更持矛望夕陽?”詩中用了三國陸抗受羊祜贈藥以及戰國“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禪讓後自稱“主父”)的典故,借喻小說中薩拉丁微服潛入敵營和理查王坦然接受對方所贈良藥的情節。 1916年9月16日,適之在日記中提到自己改動此詩,第一行依舊,後三行改作“焉知微服趙主父;十字軍真兒戲耳,獨此二人可千古”。不過一年後他在公開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中,卻以此詩作為他宣揚“不用典”的反面例子,說自己在詩中“以兩典包盡全書,當時頗沾沾自喜,其實此種詩,盡可不作耳”。
        英國畫家蘭希爾(Charles Landseer, 1799-1879)早年從父習藝,1816年入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深造,成名後長期在母校任教,身後還留下大筆捐贈,設立獎學金。他的創作大多以歷史為題材,這幅油畫描摹小說中的情節,畫面上的“獅心王”倚坐於營帳中的臥榻之上,王后站立左側,正為小說的主角坎內思爵士求情。原畫高102.1釐米,寬127.3釐米,收藏於英格蘭東北部港城森德蘭的博物館。
       

最新评论

删除 引用 Guest  post at 2015-10-20 11:38:00
  我跑到陈风地身边,果然看到墙壁上的一块石砖的缝隙很大,而且触碰时还可以摇动。我竖起洛阳铲将铲头插入砖缝之中,一点一点将石砖抠出来,陈风将蜡烛递到缺口处,但是很快微弱的烛光被黑暗所吞噬。而且从缺口处吹出阵阵散发着恶臭的冷风,没想到竟然打通了墙壁,空气是流通的,说明那边是个巨大的空间,密封了千年的空气里夹在着各种腐烂的味道令人作呕。我和陈风对视了一眼,意思表明可能在这道墙后的空间里存在着能够出去的希望,必须打开一道能够通过的门看看里面的情况再定了。  说完之后我便拿起洛阳铲来四处敲打着石壁,听着传来冗长的回声我肯定这后面都是真空的状态。可是墙壁连同地板都是大块石板砌成的,连条细缝都没有,薄薄的

查看全部评论……(共1条)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