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再见“美丰仪”与“腐女文化”的逆袭

发布: 2016-3-17 14:29 | 作者: 邵燕君



        ——  一场静悄悄发生的性别革命
  
        作为一篇2006年的“老文”,《琅琊榜》经10年的迟滞期而在主流影视界引发的火爆效应,足以为网络文学再添一笔重彩。然而,与《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等2011年最早改编成电视剧的网文不同,《琅琊榜》的重要意义不在于促进网络文学的主流化,而在于显示一种“二次元文化”[1]进入“主流文化”的路径——这是一场“腐女文化”向“主流文化”的“逆袭”,背后是一场静悄悄发生的性别革命。在“腐女”们的欲望目光中,一种来自中国古典传统的男性审美观再度开出花来,让我们再见“美丰仪”。
      
        1
        “腐女文化”: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这里所说的被“逆袭”的“主流文化”并不是指政治文化,而是男权文化下的审美文化。《琅琊榜》讲的是老故事,无论是复仇的故事还是权谋的故事,背后都是“江山美人”的故事。如果按照传统的演绎方式——“江山”肯定是男人的江山,而“美人”则专指女人,所谓“美色”就是“女色”。但是在《琅琊榜》里,我们发现这一不言自明的性别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这里的“江山”有女人的份儿了,大将军倪凰、悬镜司长史夏冬、谋士秦般若都是以自己的职业身份堂堂正正地出现在朝堂幕府的,她们是“女装花木兰”。她们自自然然地出现在那个虚拟的王朝,就像那个朝代本来女子就可以出将入相,就像那个制度自古本就如此一样。同样,这里的“美人”也有男人的份了。这部电视剧最具吸引力之处不在于朝斗和宫斗(如《雍正王朝》《甄嬛传》),也不在于虐恋情深(如《千山暮雪》《花千骨》),而在于男演员“颜值高”——男一号梅长苏和男二号靖王(在“腐女”们的眼中,靖王是“女一号”,详见《以“言情梗”写“兄弟情”》一文),这一对美男璧人让“颜控”们“美哭了”,男主“颜值”的价值比重在影视剧中明显上升,这背后是“女性向”文化的力量,特别是“腐女文化”的力量—— 自从新世纪前后网络空间开辟以来,“女性向”文化暗自生长,终于在消费主义护佑下破壁而出,向“主流文化”领地挺进。
        “腐女”的“腐”在中文、日文(ふじょし;fujoshi)里都有腐败之意,也与妇女的妇同音。“腐女”是喜好耽美(幻想男男情爱的故事)女性的自嘲称谓。20世纪90年代末,受日本耽美动漫、小说以及台湾耽美小说的影响,中国大陆的耽美创作群体逐渐孕育成型。其作品以小说为主,也包括漫画、广播剧、原创音乐和同人视频短片。耽美是典型的“女性向”创作,即不但作者和读者都主要为女性,更重要的,这种书写所投射的,是只从女性自身出发的欲望和诉求。中国耽美文化的兴起与网络文学的兴起是同步的,应该说,正是网络的出现,使女性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公共空间,可以避开男性的目光,生发自己的欲望,幻想一种更理想的亲密关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腐女”们只是自己和自己玩。她们以幻想两个男人之间恋爱的方式,摆脱在数千年来男权文化统治下浸透潜意识的男尊女卑模式,建立一种更平等的关系,并在千百次的“互攻互虐”[2]中,让自己熟悉这种关系,习惯这种关系;她们借助一个男人的目光,去看另一个男人,从而让自己从欲望的客体变为欲望的主体。那些女人们YY出来的美男一个个活了起来,他们在性幻想层面拨动着女性的心动指针:男人若是没有貌,无论怎么有财/才都是不行的,就像在男人世界通行的性别法则里,女人只有心灵美,从来都是不行的——虽然重复男人“以貌取人”的老调有“政治不正确”之嫌,甚至有某种报复心理,但作为一种长期受压后的反弹,在一定时期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样,借助两个男人的生活半径,耽美创作将言情的背景从后宫后宅拓展到朝廷江湖。《琅琊榜》是由女性作者书写的“大历史叙述”,它的出现不是孤例,同期另一部在网文界更著名的作品是随波逐流的《一代军师》,该书因为作者为女性而长期在起点中文网“男频”历史文的推荐榜中霸榜而成为传奇,这背后是2006年前后兴起的“女性向•大历史叙述”的网文潮流,它与以“三座大山”代表的“清穿”古言(古代言情)以及随后以《后宫•甄嬛传》(流潋紫)为代表的“宫斗•宅斗”文、以《佳期如梦》(匪我思存)、《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辛夷坞)为代表的“都市言情”文交错并置,成为这一时期“耽美文”以外主要的“女性向”网文潮流之一。“女性向•大历史叙述”潮流出现的动力之一是耽美小说的影响,《琅琊榜》和《一代军师》最早都曾经在“耽美大本营”晋江文学城的“小粉红”板块“开坑”,后来才转到起点中文网(详见本期《“男版白莲花”与“女装花木兰”》一文)。经过大量的写作实践,耽美文学积累了相当充足的处理平等“亲密关系”的心理能量和文学技巧,这些都为非耽美类的“女性向”写作中“女主变强”提供了有益滋养。目前在“女性向”各类型的写作中,“强大的女主”形象受到普遍推崇,她们的“强”是从内到外的——从潜意识层面的性幻想模式到意识层面的性别关系相处模式。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腐女”文化对于女性解放的推进虽是在地下层面进行的,却相当触及根本,其进军“主流”的方式也相当策略。她们很少高举“女性主义”的大旗,在与主流男权文化短兵相接时,更是一片萌萌的粉红色。她们从来不谈颠覆“看与被看”的性别权力秩序,只以“膜拜”“舔屏”去迎向“凝视”;她们也从来不谈同性恋的合法权益,只站在有两个以上帅哥主演的电影海报下暧昧地笑,然后成群结队地去买票。于是,由男性主导的影视业就要争相去“卖腐”[3],各种“搅基”[4]的玩笑在各种“直男”(异性恋男子)中畅通无阻。或许深层结构并没有改变,但是那些充满“罪与罚”黑暗禁忌就这么被一次次曝光了,在哄笑中被泡软了。这背后当然有消费主义无坚不摧的力量,这一力量本是“物化女人”的,女人们也乖乖地被物化了,然后在“拜物”中悄然转身,行使起消费者的权利。这种影响力还在持续上升——拜独生子女政策所赐,中国将出现一个古今中外前所未有庞大的“女继承者”阶层,到那时更是“得腐女者的天下”。当然,这些“游击战”般的“策略”在“腐女们”这里可能都是无意识的,她们只想自己和自己玩,所以,这是一场“静悄悄的性别革命”,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不期然间,一些原本以为不可撼动的东西灰飞烟灭。
         
        2
        从“狼图腾”到“美丰仪”:中国人审美自信的复活
        或许同样是不期然的,沉睡已久的中国古典“美男子”形象开始在“腐女”们的欲望目光中复活。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审美自信也被坚船利炮击沉,全盘接受了健美性感的西方审美观。我们或许已经忘了,中国男人眼里的美女,虽有环肥燕瘦,但无丰乳肥臀;中国女人眼里的美男子,也不是健美肌肉型,而是银盔银甲的白袍小将,玉树临风的白面书生——中国传统戏剧里的武生和小生,正代表了这两种美男形象,《琅琊榜》男一号梅长苏及其前身林殊也正是这两种形象的合体。梅长苏的“高逼格”里,凝聚了那些中国正史、传奇、诗词、戏剧、演义以及武侠小说中最帅的人物和最帅的瞬间:淝水之战谢安的轻描淡写,赤壁之战周瑜的羽扇纶巾,智神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圣哲王阳明的淡定超然……当然,正如东浩纪在《动物化的后现代》一书中所说,日本的宅文化虽是江户文化的继承者,但不在它的直接延长线上,中间夹着美国[5]。以梅长苏为代表的网络重生美男也不是魏晋风流的纯种子孙,中间夹着欧美日韩文化和“二次元”文化。催生他的“腐女”们,也爱卷福(英剧《神探夏洛克》)和都教授(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与中国传统上的文弱书生不同,梅长苏一点都不弱。虽然风一吹就倒,但他是全剧最有力量的男人,他的力量正来自“文”,“文治”代替“武功”成为力量的核心,“文治”即“武功”。其实在“女性向”网文中,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谋士”形象一直是“智慧型力量”的象征。近年来,在“男性向”网文中,也开始出现“儒圣”的形象,在这类小说的设定中,“才气”不需要转化,和魔法和道术一样,直接就是超自然力量,“才气在身,诗可杀敌,词能灭军,文章安天下”[6]。在这里,中国的网络亚文化呼应的是一种世界性的新潮流——在英剧《神探夏洛克》里,夏洛克的神机妙算被指认为一种新的性感(Brainy is the new sexy),而乔布斯在现实世界中制造的苹果神话,更是以创造力重新定义了生产力。这些都在回应着当年培根说的knowledge is power——与蒸汽机时代不同,在网络信息时代,知识的权力属性不是直接体现为力量而是体现为魅力——智与美结合成为一种以性感命名的新权力。所以,梅长苏的智谋也被颜值化了——颜值在这里成为一种“外挂”(又称“金手指”,指电子游戏中的作弊行为),唯“美可敌国者”方可“以帅治国”。

21/212>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