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忧郁,精神的奢侈享受

发布: 2011-11-03 16:45 | 作者: 王克明



        四十多年前,青少年们忽然散落陕北,思乡的愁绪开始蔓延,惟有唱歌可以抒怀。于是,忧郁的俄罗斯歌曲《草原》、《孤独的手风琴》等,在初入乡间、深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北京知青中,悄悄传唱了。
       
        那时,样板戏、语录歌震耳欲聋,音乐已成为奢侈品。第一年回北京探亲时,知青们到处找音乐。我家有个留声机,有些唱片,便有知青带来不认识的知青,不认识的知青又带来更不认识的知青。大家都慕唱片而来,为的是偷偷地听音乐,听歌曲,听刁德一和阿庆嫂不会唱的《小路》和《灯光》。
       
        200首,就是这样进入我们生活的。知青遣散愁绪情怀,主要是靠唱《外国名歌200首》及续编里的歌。其它的还有三十年代的《秋水伊人》等老歌、《南京知青之歌》等知青歌,以及《七十五天》等 “地下”歌。
       
        所有这些歌,让人喜欢的,都是它们的忧郁。《三套车》、《苏珊娜》、《老黑奴》、《圣母颂》、《深深的海洋》、《遥远的地方》等等,在我们唱来,都是忧郁。忧郁,怅惘,凄伤,真情。这些东西,是真实的、自由的、人性的。在唱200首里很多节奏坚定的进行曲时,我们体验的美,也是那其中的忧郁味道。
       
        就是这种忧郁,这些真实、自由和人性,让我们喜欢上了200首。
       
        那是批判“人性论”的年代,主流价值是不通人性、不讲真实、不要自由。而200首里这些歌曲唱出的忧郁,打动了人性未泯的知青,让我们把握了个人的忧郁,发现了自己的人性。你知道,豪情壮志一旦成为群体的情绪,必然十分肤浅,自然丧失人性。这时,忧郁那种天然的高贵就吸引了知青。因为忧郁属于个人,产生于自由渴望。所以,一曲《故乡的亲人》、《阿芒的咏叹调》,能让我们体验到忧郁的美,能让我们满含泪水,哽咽歌唱:
       
        “世界上无论天涯海角,我都走遍,但我仍怀念故乡的亲人,和那古老的果园……”
       
        “故乡的森林和田野,等待游子回家乡,回到亲人怀抱里,得到平安和休养……”
       
        在群体狂热的年代,个人的忧郁成为精神的奢侈享受。悄悄地把我们带上忧郁这个精神层面的,就是200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层面。它奠定了我们个性的基础,使我们具有了思考的可能。
       
 

发表评论

seccode

最新更新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