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往事依稀已化蝶

发布: 2014-9-12 16:39 | 作者: 桑宜川



       ------尋找民國影星胡蝶的加拿大墓碑
        
        前不久,根據筆者的摯友,加拿大《良友書局》掌櫃劉彼德先生提供的線索,相約了友人趙津南兄一道前去尋找胡蝶客死溫哥華的墓碑。我們驅車來到了溫哥華本拿比區的科士蘭公墓管理辦公室,向值班的西人女職員索菲亞小姐明瞭我們的來意,報上了亡者的姓氏英文,其實也就是標準漢字拼音,她便開始十分盡職地為我們在電腦系統裏查找胡蝶下葬的資訊。經過了反復查證,檢索良久,結果卻令人遺憾,根本就查無此人。
        其時,筆者亦向公墓管理辦公室的其他員工請教,也是一問三不知,中西文化的差異,讓每張臉上都堆滿了茫然,毫無任何樂觀的線索可供依尋。於是,我們只好索性自己去尋找,漫步墓區,放眼複望開去,整座山丘被綠茵草地覆蓋,而草地裏分佈著密密麻麻的墓穴,一望無際,真可說是“望洋興嘆”!不覺中,寻墓的幾個小時就過去了,看着天色漸漸地已晚,無奈中也就只有打道回府。
        儘管初次出師未果,頗為悵然,但是有一點我卻堅信,彼德先生提供的线索应该是准确的,因为當年胡蝶女士去世時,他是為其送葬的幾位摯友之一,因此可以說,彼德先生是那一歷史片段迄今為數極少的見證人,儘管大溫哥華地區低陆平原里墓園眾多,星羅棋佈,但胡蝶下葬在這裏應是毫無疑問。只可惜如今彼德先生已不在溫哥華居住,偶尔来看看,若非親臨現場,指点迷津,面對望不到盡頭的墓區,是很難確定方位的,因為這科士蘭公墓坐落在一片山清水秀的高地,風景絕佳,氣勢恢宏,與北面的皚皚雪山對峙相望,漫山遍野都是墓穴,何處覓芳魂?
        
        化蝶成蛹,灯火阑珊寻伊人
        這番情景讓筆者不由得想起了五年前去多倫多尋找張國燾墓碑的情景,遭遇了相似的尷尬。這促使我靈機一動,何不嘗試一下成功尋找出張國燾墓碑所使用的方法,以香港及海外流行的威氏拼讀法,或是福建客家人的語音拼讀法,作為符號,請墓園管理處協助,重新梳理頭緒,或許不失為一種可取的方案。
        正在徘徊之间,我們巧遇了一位正在當班的華裔溫女士,她剛從墓區回來,見我們正在苦苦尋找線索,表示樂意協助此事。因為據她回憶,多年前她也接待過一位來訪者,也是來查詢胡蝶下葬地點,終不得其果而悻悻離開了。溫女士答復說第二天請我們再來,她的一位朋友或許能提供線索,她的善意與古道熱腸讓我難卻。作為謝意,我贈送給她一套近期報紙連載的拙文《漫話良友畫報的前世今生》。溫女士說她自己自幼十分喜愛文學,定要認真拜讀,親和的場面讓我感到仿佛在迷茫中先找到了知音,上天在保佑,胡蝶的墓碑就快要尋找到了。
        於是,翌日我便相約趙津南兄再次前往墓園。溫女士告知,她仔細讀過了筆者的拙文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拙文中提及的人正是她所認識的朋友,加拿大<良友書局>掌櫃劉彼德先生。正是無巧不成書,天公做美, 眾裏尋他千百度,墓園巧遇引路人。在溫女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一處柳蔭遮蔽的草坪,終於尋找到了民國影星胡蝶安息在這裏墓园里的下葬地點,其墓碑與多倫多的張國燾的原始墓碑相同,僅是一塊地碑,尺寸比一塊磚頭略大,坐西向東,以青銅製作,文字呈浮雕狀,從左向右書寫著(潘寶娟之墓),正下方刻有“胡蝶”二字,並有威氏拼讀法与客家人拼讀法的混合體 PO KUEN POON, 是上一輩加拿大華人約定俗成的特有字母組合,漢字則可對應理解為“寶娟潘”,又符合西洋的表達方式,生卒年代為1908-1989年,廣東鶴山人。正下方還有一個十字架浮雕,入鄉隨俗,完全符合加拿大華人的殯葬格式及胡蝶下葬時的個人身份。因此,此處的應該是胡蝶的下葬地碑無疑。
        如今仔細回想起來,如果沒有溫女士的引領,在墓園裏單憑我們自己的辛勤梳理與排查,恐怕結果仍然是大海撈針,希望渺茫。因此,我要說如今再次發現胡蝶墓碑,彼德先生提供的線索與溫女士的引領起了關鍵作用,他們兩位功不可沒。
        長此以往,這一處中國女伶香消玉隕的的葬身之處,如同多倫多的張國燾墓地,沒準兒將會成為加拿大華人社會的一個靚麗文化景點,絡繹不絕的華人將來此感悟與緬懷昔日民國電影女皇的人生滄桑,因為她承載了太多的懷舊遐思。

61/6123456>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