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知青歌曲《锁链》与《今天》的若干环节

发布: 2015-7-13 15:05 | 作者: 鄂复明



        我曾在内蒙牧区插队十余年,算是老知青了,但因地处边陲信息闭塞,对于文革期间广为传抄和传唱的地下诗歌及知青歌曲竟茫然无知。在短暂的回京探亲期间,仅借阅过几本灰、黄、白皮书籍,其中对《新阶级》最感兴趣,曾抄录全书。七十年代末随大潮返京,旋即介入《今天》杂志的事务性工作,有幸接触到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文学艺术活动的核心部分。
        知青歌曲《锁链》,是老《今天》在聚会和郊游时经常唱的一首歌,演唱者申丽灵是《今天》创办人陆焕兴的妻子,那时只听说这首歌曲是某文艺团体的一位专业人士写给她的。他们在京郊亮马河畔租住的那间农村小土房,即是《今天》创刊时的秘密印刷地点。《今天》的同人故旧难得相聚,郊游不再,歌声不再。《今天》杂志复刊后孤悬海外,直至创刊30周年时才得以在香港聚会。

        陆焕兴赴港参加《今天》30周年纪念
        
        史铁生——《今天》的短篇小说作者——去世后不久,他的夫人陈希米将一盘录音磁带交给我,是八十年代初某次聚会的录音,她知道我在整理《今天》的历史资料。
        录音的内容是唱歌,这是我们在聚会时唤醒久远记忆及确认时代坐标的主要方式,其中唱得最投入最完整的即是这首《锁链》。史铁生准确地记得歌曲的全部旋律和歌词(第四段后半部分的缺失和几处歌词差异估计是传抄所致,如同那些有着无数版本的文革地下诗歌),其他人则只是跟着哼唱。
        由于年代久远,我仅能从声音上辨识出有史铁生、徐晓、李南三人,为此,陈希米建议我去询问当年曾参与过此类聚会的老友刘乃康(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据他追忆:地点应该是在铁生家,记得那时他刚刚购置了录音机。1980年底,他刚与铁生相识,但他对于自己是否参与了这次聚会,也不能确认。
        在整理本文资料的过程中,阅读了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戴嘉枋先生在《乌托邦里的哀歌——“文革”期间知青歌曲的研究》,论文中提到:“《锁链》旋律深沉优美,抒发了对艰难人生的深切感慨以及对真挚友爱的追求,它在音律上很有特点,它在两个具有对比因素的乐段中间,有机的融合、交替了一种舒缓和激跃的两种情怀。所以比较有戏剧性地表现了人物内在的丰富情感一种表现,所以,这个歌是知青歌中一首比较杰出的、带有艺术性的歌曲。”

         戴嘉枋先生就读中央音乐学院(78级)时,曾为《今天》订户)

        论文中还提及:“曾在延安插队的知青、作家史铁生在《插队的故事》中,记叙几个知青在北戴河邂逅一个为寻找被关(押)的父亲、向父亲的老战友求助未果而依然存有幻想的纯真少女,同情她并帮助她回北京的相关传说。
        “传说中的人物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
        ……
        “有个知青自己作的歌儿,你们知道吗?”
        那是当年在知青中很流行的一支歌。关于这支歌,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
                条条锁链锁住了我,
        锁不住我唱给你心中的歌,
        歌儿有血又有泪,
        伴随你同车轮飞,伴随你同车轮飞。
        据说,有几个插队知识青年,当然是男的,老高中的,称得上是“玩主”。“玩主”的意思,大约就是风流倜傥兼而放荡不羁吧!大约生活也没给他们什么好脸色。他们兜里钱不多,却几乎玩遍了全国的名山大川,有时靠扒车,有时靠走路。晚上也总能找到睡觉的地方,凭一副好身体。有一天他们想看看海,就到了北戴河。在那儿他们遇见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从北京来,想找她父亲的一个老战友打听她父亲被关在哪儿,但没找到,钱又花光。 
               生活好似逆水行舟,
        刻下了记忆在心头,
        在心头啊,红似火,
        年轻的伙伴你可记得?可记得?
        北戴河也正是冬天,但他们还是跳到海里去游了一通。远处的海滩上,站着那个茫然无措的小姑娘。
        “看来,那个丫头不俗气,”他们说。他们正想吸收个把女友参加他们的“旅游团”,那会更浪漫些。“不行,那才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儿。”
        “你想要什么?老太太?”
        “说真的,那小丫头儿可是长得够精神。”
        “离这么远你就看出来了?”
        “昨儿我在饭馆里就看见她了,一个人坐着,光喝水。”
        当天,他们在饭馆里又碰见了那个小姑娘。“哎嘿,你吃点什么?”
        其中一个跟她搭话。“我不,我就是渴,”小姑娘说。“跟我们一块儿吃点儿吧。”“我不,我有话梅。”小姑娘说。“话梅?”几个小伙子笑起来:“话梅能当饭吃?”
               袋中的话梅碗中的洒,
        忘不掉我海边的小朋友
        ……
        你像妹妹我像哥,
        赤心中燃起友谊的火。
        他们和她相识了,互相了解了。他们和她一块在海边玩了好几天 。
        爬山的时候,他们轮流挽扶她。游泳时,她坐在岸边给他们看衣服。她说,她哥哥也去插队了,如果她哥哥在这儿,也敢跳到那么冷的水里去游泳。她吃他们买的饭,他们也吃她的话梅 
        “哎嘿,你带这么多话梅干嘛?”
        “我爸爸最爱吃话梅。和我。”
        “说中国话,什么和你?”
        “我爸爸和我。这你都听不懂呀?”
        “我以为你爸爸最爱吃话梅和你呢。”
        小姑娘就笑个不停。
        “我说,你妈就这么放心?”
        “不是。妈妈不让我来,妈妈说张叔叔可能不会见我。”
        小伙子们都不笑了,含着话梅的嘴都停了蠕动,仿佛吃话梅吃出了别的味道。他们沉默一阵,望着海上的几面灰帆。
        “你应该听你妈的话,”其中一个说。
        “不会的,我小时候,张叔叔对我特别好呀?”
        “小时候?现在你长大了?”
        “我说的是更小的时候,这你都不懂?”
        “今天你又去找他了?”
        “他还是没回来。”
        “他不会回来了。”
        “听我的,没错儿。”
        “不是!他真是没在家。”
        “他家里的人怎么不让你进去?”
        “只有张叔叔认识我,别人都不认识我。这你都不信?”    
                人生的路啊雪花碎,
        听了你的经历我暗流泪,
        泪水浸湿了衣衫,
        相逢唯恨相见晚。
        “据说,他们之中的一个深深地爱上了那个小姑娘,只是得等她长大。他就写下这歌词,另一个人给谱了曲。
        “他们和她分手了。他们回到插队的地方去,给她买了一张回北京的车票,那是他们头一回正正经经地花钱买了一张车票。”
        史铁生的回忆以及录音带中的对话让我难以解惑:在场者多是《今天》的朋友,但对这一歌曲与《今天》近在咫尺的血缘关系居然一无所知!也许他们恰巧都与那一时期的数次活动失之交臂。而对这一歌曲保持着完整记忆的史铁生,在我其后与他数十年的交往中也始终未谈及这一话题。这不是一首会被人轻易忘却的歌曲,我想他终其一生都在执守着记忆中的传说。
        传说固然是美好的,但我急于要了解它的真相,于是开始在互联网上爬梳,事情竟然出乎意料的明朗起来。以下将我所得转贴如下,为了便于读者查阅以及对原文作者的尊重,网址链接照录于兹。
        《锁链》一歌自1969年问世后,以她独特的形式流传于世长达十年之久。其后三十余年,除在北岛、徐晓等人的回忆文章中有所提及,还可散见于杨健、戴嘉枋等文革时期文学艺术活动的研究专著。直至2009年10月在“知青之歌吧”,网名“吧友60.4.189.”的“求《锁链》”一贴引起诸多网友的关注,自八十年代即致力于搜集知青歌曲的余少平先生转贴数篇与《锁链》有关的网页资料。数月后,沉寂了整整四十年的歌曲作者在跟贴中出现:
  
      
        jv1080 
        正式会员
        我就是写这个歌的人。
        这歌写于1969年夏末秋初。
        很想找机会好好回忆一下。
        。。。。。。。这个女孩是我六十年代末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的。 算我们有缘, 我们成了非同一般的好朋友。 认识了相聚了就会有分别,也就有了送行的歌。 
        女孩听了很喜欢,她当时是北京下乡到山西庙前公社的知识青年,父亲是北京的民主党派领袖,文革初期被赶回阳谷原籍。所受的苦难可想而知。
        我很同情她的一些不幸遭遇。她是个有特殊魅力的人,乐感特强,嗓音甜美,唱的婉转动人还有深度。可惜生不逢时,只能充当地下歌手。这首歌她到各地唱过,喜欢她的歌的歌迷很多。 很怀念和她一起唱歌的日子。
        八十年代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为一部电视剧写曲子,剧组请的一位司机哼了一首歌引起我的注意。
        司机说歌叫囚歌。作者是谁不知道。我越听越觉得这歌的前身就是送行歌,在流传中改头换面了。真有高人,
        往事如烟,只留下无尽的思念和感慨。

21/212>

最新评论

删除 引用 Guest  post at 2016-8-31 14:23:08
似乎不甘于夜的苍白沉寂,淅淅沥沥的小雨便争先恐后地点缀着窗外的一片朦胧。伴着昏暗的路灯,飘飘洒洒的雨水,显得又细又长。雨水寻着微弱的灯光,透过窗户,肆意地浇灭了窗前夹在指间,散发最后一抹余光的烟头。兜兜转转,依然又再次回到了这座城市,回到曾自以为被遗忘的一角。每次与之重逢,总都觉得又陌生了些许。是啊,物非,人也非!如何不陌生?消失空荡的小吃摊,稀疏冷清的街道,堆满落叶的长椅......一如从前的是,那之后依旧无寻的身影……人生似乎总有那么多无奈的无奈,没选择的选择!就像,谁也不曾愿离别的理由的理由。就像不畏严寒添锦绣,就像她,就像,遇见文字缘结一生情转移 。只是,在每个孤心无依的朦胧中,眼中的

查看全部评论……(共1条)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