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你有话要说?
张迪恺
|
年轻导演韩杰一鸣惊人的第一部作品《赖小子》,讲述了当下中国青少年的生活困境。(林肯中心提供)
|
许多人开始怀疑现今越来越向好莱坞商业大片靠拢的制作方式,是否真的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没落?第五代导演后期的创作出现许多遗憾,而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其实是能够被理解的;但是对相信自己的创作可以为世界作些改变的第六代导演来说,被分类为第几代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用电影说出想说的话,才是他们创作的动力来源。
在《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毁誉参半的电影出现之后,许多人开始怀疑现今越来越向好莱坞商业大片靠拢的制作方式,是否真的为华语电影带来高峰?陈凯歌、张艺谋等作为让全世界第一次认识中国电影的「第五代」导演们,之前的《红高粱》、《黄土地》是那么样地具有创造力,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如今一再强调大制作、大卡司,却鲜少聚焦社会问题的作品,是否真的是「第五代」导演的没落?
所谓的「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动荡的漩涡之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思想和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也渴望透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故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和从前的政治宣传电影作出区隔。「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
进入九○年代后,张元、娄烨、章明、王小帅等被人们称之为「第六代」的导演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但从电影史的角度看,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中国电影写作事件,是贾樟柯《小武》的诞生。自九十年代后期《小武》问世以迄,贾樟柯、王超、李扬、朱文、李玉、韩杰、万玛才旦等第五代之后的导演,引人注目地登上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舞台。这个以贾樟柯为代表的青年电影人群体,在对现实和电影的理解上,在电影美学的追求上,以自己崭新的、充满活力的电影创作实践,证明中国电影的确还有新的空间,还有新的可能。
本月中由哥伦比亚大学、林肯电影中心、今天杂志合办的「在刀口上:中国的新独立制片」(On the Edge: New Indepen-dent
Cinema from Chi-na)电影节活动,邀请贾樟柯、李扬、王超、韩杰、万玛才旦等五位导演来到纽约,并且公开放映他们得到许多国内外影展奖项的作品。
这五位导演的共同特色,相较于第五代导演文化上明显的「寻根」倾向,就是他们纷纷把镜头转向个人,关注在现代中国这样一个急遽变迁的环境中,社会产生了哪一些新的问题?平凡的个人在这些问题面前又该如何自处?
李扬 风格写实冷冽
出身演员世家的李扬,从小浸淫在电影与戏剧的环境中。他还记得第一次看电影,就是坐在父亲的怀里,看着父亲主演的影片,令他印象很深的是,电影中父亲的角色落入国民党的手中,而且被严刑拷打,分不清现实与电影的他,当场吓得大哭起来。到了18岁,李扬也决定做一个演员,大学时期也是演员本科,至于后来为什么想当导演,是因为有一次拍摄连续剧的时候他有一场哭戏,哭不出来导演就猛给他点眼药水,「看得实在怪恶心的」,就决定走上导演这条路。
之后到德国进修电影拍摄,拿到硕士学位以后就回国开始筹划第一部电影《盲井》的制作。《盲井》大胆揭露大陆非法采矿场,罔顾矿工安全、草菅人命的黑暗世界。主角是两个跑遍各地的骗徒,他们惯用的伎俩是先和「目标矿工」拉近关系,将他们骗进矿场后制造意外死亡,再乔装罹难者亲人,向矿场老板勒索赔偿金。但是有一天他们遇到了一个傻呼呼的乡下少年前来挖煤,其中一个骗徒忆及家乡的儿子竟生出恻隐之心,不忍心对少年痛下毒手,引发两人间的内讧。全片幽暗的色调道尽人性为求生存不择手段的丑恶,和社会底层劳动阶级的贫困;最让人心酸的一句对白,是横行霸道的矿场恶霸,用「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要怕死的工人住口。写实而冷冽的风格,让《盲井》夺下2003年的柏林影展银熊奖。
王超 师承第五代
《安阳孤儿》的导演王超,和第五代导演有直接师承的关系,他曾经担任过陈凯歌《风月》与《荆轲刺秦王》两部影片的助手与副导演。他与电影的结缘始自高中订阅的「世界电影杂志」;中学毕业以后他并没有立即考上大学,而是到了各个大小工厂做工。后来爱看电影的他难舍对电影的热爱,投考北京电影学院夜间部,开始了导演生涯。
对王超来说,跟随陈凯歌拍摄《荆轲刺秦王》的日子,始终给他一种「超现实」的感觉;就在他拍摄这个古代帝王故事的时候,身边已经有许多高中同学开始下岗,虽然他的工作是拍摄古代世界,但是他每一年都比之前更强烈的感受到中国现代社会环境的严酷,也是这一个强烈的感觉驱使他离开陈凯歌的团队,筹拍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安阳孤儿》。
《安阳孤儿》的故事发生在2000年河南省的安阳古城。一个下岗工人,在夜市收养了一个弃婴,因此结识了婴儿的妓女母亲,两人最终生活在一起。有一天,当地黑社会老大突然出现,向妓女索要婴儿做为他家的后代。争执之下,工人误杀了老大被判死刑;妓女也最终在一次「扫黄」行动中被遣返原乡。而那在逃窜中不幸丢失的婴儿,却奇迹似地回到归来的工人怀抱。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曾经荣获第37届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大奖。
万玛才旦 反映藏族生活
|
万玛才旦的《静静的玛尼石》,讲述现代文化如何冲击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林肯中心提供) |
出身藏族,曾经入选「Discovery新锐导演计划」的万玛才旦,也是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因为居住的村子位在黄河边上,国家水利部经常前往修筑黄河工事,每逢工事期间便会放映许多平常没有机会看到的电影,深深吸引了万玛才旦;最让小学的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卓别麟的《摩登时代》。在县城度过的中学时期里面,万玛才旦不改对电影的热爱,看了200多部电影;之后在大学专攻藏文学,成为少数能用汉藏双语写作的作家。接下来得到基金会的赞助,万玛才旦便前往北京电影学院研习编导课程。
让万玛才旦夺得第25届金鸡奖的导演处女作《静静的玛尼石》,讲述的是小喇嘛在修行勤作早晚课之余,非常努力,用尽各种方法想看老喇嘛的电视,这样一个处于变迁时代的藏族人生活的故事。万玛才旦说,他想表现在那样一个封闭偏远的山区,平静的表面下,不知不觉所发生的一些不平常的变化。虽然之前曾经出现过一些以藏族为题材的影片,但没有一部影片是以藏语发音,导演和演员也不是藏族人,缺乏对藏族实质而深刻的了解。因此万玛才旦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就立志要拍出反映真实藏族民众生活的电影。
韩杰 从小才华洋溢
和贾樟柯同是山西同乡的韩杰,从小就喜欢绘画、涂鸦,以小狗、小猫为对象,画得非常起劲,连祖母看了都忍不住说:「这个孩子将来长大一定是个艺术家!」「可惜后来『事与愿违』。」韩杰幽默地说。中学时代他的成绩平平,但是录像带倒是一天也没少看过。后来他看到了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觉得非常普通,实在没什么特别的,心里想「要是我接受专业电影训练,这样的故事肯定能拍的比他好」,于是进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专攻影视制作。
毕业时偶然结识了贾樟柯,两人一见如故,贾樟柯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并鼓励他拍摄剧情长片,就这样两人展开合作,由贾樟柯担任制片、韩杰编导的《赖小子》就此诞生,一举夺下第35届荷兰鹿特丹电影节的金虎奖。《赖小子》讲述了北方某小镇的三个小混混,一次暴力事件后,误以为失手杀人,于是展开了他们的逃亡之路……旅途中,三兄弟各奔东西,在一片慌乱下,男主角用偷来的手枪打中了自己的兄弟;几个月后他决定回乡投案自首,没想到小镇的警察告诉他,镇上已经两年都没有人被杀,直接有力地展现了当下中国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
贾樟柯 探讨封闭世界
而贾樟柯这次则是带来了他2004年的作品《世界》。《世界》的背景设在北京一座主题公园,园中摆满了仿自各国名胜古迹的建筑物,主角们都是其中的员工或歌舞团员,来自其它省分的他们在北京彷佛是另一种移民,在北京寻找自己的出路或是企图实现自己的理想;日复一日在艾菲尔铁塔、伦敦大笨钟、纽约双子星大厦的包围下,重复相同的工作与生活,也体会到虚假乐园中,生活的真实面貌。
贾樟柯说,选择主题公园做为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来自他对现在中国社会的观察。在现代这个时间点上,全中国上下都急切地追求进步与经济的发达,却很少有人去关心普通人为此所做的牺牲;尤其是繁华的现代大都市,在整个国土上相对于广袤的农村面积,不过占了极小的部分,而城市的人造感就像是片中的主题公园,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开放、亮丽,实际上人与人的关系还是封闭、而不能相互了解的。
诚如贾樟柯的评论,第五代导演后期的创作出现许多遗憾,而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其实是能够被理解的;因为第五代导演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是依赖整个中国的文化潮流,而非出自自我的判断。譬如《红高粱》欢乐的酒神文化、隐含的英雄主义,其实是在改革不顺利的当时所被需要的,这些电影其实是一种集体文化意识的体现,而不是在表现个人或自我。所以当现在的中国当局还是存有将电影当做政治宣传影片的心态、强调市场商业收益的政策方向、「不高兴就把你禁演」的审查制度,一些从前极具原创性的导演会被体制收编,也不是一件那么难以理解的事。
但是对这些坚持艺术理想,相信自己的创作可以为世界做些改变的导演来说,被分类为第几代的导演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他们的创作也不是刻意做出风格上的区隔。用电影说出想说的话,呈现变化中的中国所遭遇的问题,并期待观者能有所体认、做出改变,才是他们创作的动力来源。
转至《世界日报》网络版2007-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