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home
p13
www25
《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
线
《今天》杂志今天要闻今天推荐李雾点评专辑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访谈评论


围困
杨犁民

我总觉得青木转山是我这一辈子也无法走出的世界。

尽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它只不过是一个拇指大的小山头而已。

它幽深、旷远、无边无际。有好几回,我都以为自己已经走到青木转的腹心地带了。它的树子明显的粗壮,地上堆积的落叶明显变厚,看不见的东西躲在看不见的某处,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对我发起攻击。我猜想它也许是老虎,也许是狗熊,也许是豹子,也许是山妖,或者干脆就是我不知道的某种鬼怪。我只得怯生生地原路返回,生怕一些不小心便迷了路。我不时抬头,还是看不到外面的一丝迹象。要是站在青木转山外,我就能够看去很远的一个世界。我的视野开阔极了,目光所到之处尽是莽莽的远山,它们波涛汹涌,绵延不绝。我甚至一眼就可以看到贵州。我不知道贵州是什么地方,反正那是很远的地方,已经出省了。

青木转最多的是杉树、卯松和枫香。密密麻麻,遮天蔽日,随便一条枝干都比我的腰还粗。而青木转最大的一棵树竟是舅舅家的。那是一棵杉树。我和海昌们一起抱过它,四五个人硬是没有合抱过来。它的部分主根裸露地上,仿佛传说中龙的脊骨,更多根系则深入到了地下看不见的地方。据说它是舅舅和舅娘的寿木。就是给舅舅舅娘“百年”后造房子用的。舅舅舅娘也因此突然在我心目中高大起来。却怎么也想不通他们是凭什么拥有这棵青木转最好的树的。

我把杉丫刺一根一根的捡起来。这是我每天放学后的功课。杉丫刺金黄,像两面都长有牙齿的梳子。我每次都没有海昌、福霞他们捡得多。每次都是他们发出了准备返回的号令后,我才赶紧去找棕树叶子将杉丫刺捆起来,匆匆忙忙夹在队伍中间回家。要是慢了我就会落在队伍后面了。为此,我不得不每次都试图离他们远一些,以便捡到更多杉丫刺。可是一旦远到看不风他们的人影,听不到他们的声音我就心头发虚。我也曾到竹林头捡过柴。竹林头比青木转要小多了,它的边界一眼就可以看穿。这让我彻底放下了包袱,可以毫无顾虑的放心捡柴了。可是竹林头的杉丫刺并不像青木转那么多。并且许多挂在竹稍上,我用力摇,用石头扔,用树枝掇也无济于事。有一回我竟然在青木转发现了一棵从未被人发现过的大杉树。它巨大的树冠下尽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落下来的杉丫刺,其中还有几根粗大的树枝,看样子已经掉下来好几年了。我是怀着窃喜把这些杉树枝和杉丫刺捡完的。

这是我捡的柴第一次超过海昌、福霞他们。我学习成绩不差,小学从来没有拿过第二名。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就考第一的,学习也不是特别用功,仿佛那根本就不我干的事,稀里糊涂地便考第一了。村里的人也没有谁关心谁的成绩。学习成绩再好对我也没有意思。我只喜欢捡柴,捡比海昌、福霞他们更多的柴。我只是带着成就感去捡柴而已。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寒冷,不知道柴草对于冬天的意义,背负的岁月像杉丫刺一样轻得不值一提。

捡杉丫刺只是捡柴的初级阶段。杉丫刺拿回家也只能被大人们当引火柴。它在火铺上和灶堂间一晃而过,一个下午的劳动顷刻便化成了灰烬。我第一次被允许拿弯刀上山高兴惨了。然而带刀就不能去青木转了。青木转是郑家寨的坟山,是埋藏海昌、福霞他们老祖公的地方。我们只能去涣香坡,去雷家堡,去偏岩子,砍丫丫柴。

马桑。枸皮。红籽。白刺。岩焦。黄金子。红椿。涣香子。羊舌子。我在涣香坡、雷家堡和偏岩子砍柴多年,还是没有把所有丫丫柴的名字一一记住。对于我来说,砍到足够的丫丫柴才是硬道理,它们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枸皮的皮一年四季都可以剐下来用作捆柴的绳子。春天的红椿则可以制作口哨。天色渐晚,边背着一捆丫丫柴边吹着口哨回家,不觉胆子大了许多。

我第一次砍大柴的时候很是兴奋。所谓大柴,其实就是各种乔木而已,是相对于丫丫柴而言的。大人们是不允许砍大柴的。砍邻村的总可以吧?仿佛攻打别人的城堡,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般,我们在快要天黑的时候抵达了邻村的黄家堡。选择一棵合适的树子特别重要。既不能太小,又不能太大,否则自己扛不了。我砍的是一根碗口大的卯松。我至今仍深深地记得,趁着夜色,我和海昌、福霞他们飞奔在陡峭的山路上,内心是偷盗成功的神秘窃喜和被人发现后追上的无限恐惧。仿佛我的整个童年,就是从捡杉丫刺、砍棒棒柴、偷大柴的山路上过来的。

不过砍大柴的时候毕竟不是很多。但丫丫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不是因为我们在长大,走的地方在变远。

忙完了地里的事,大人们终于把精力抽到山上来。这是冬天到来之前大人们必须全力做好的事情,就像春天来的时候他们必须做好耕种一样。大人们肯定不捡杉丫刺。即使要找些引火柴也是用大炸背掳松毛毛和青杠叶。我看见舅娘拿一把竹耙往地上那么扒拉几下子,地上的松毛毛和青杠叶就像扫把扫过一样干净。然后往大炸背里一放,便相当于我们捡几天杉丫刺的成绩。舅娘砍的丫丫柴也比我们砍的要高得多,大得多,不仅捆儿大,每棵丫丫柴的个子也大。我们不知道舅娘都到哪里砍的,周围的山坡被我们走遍了,也没有发现过这么大的丫丫柴,她应该比我们走得更远才对。

村庄一天天变得厚实起来。先是牛栏和厂厂的周围站岗似地堆满了一捆捆的丫丫柴。它们沿着牛栏和厂厂四周一字排开,使它看上去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羽绒服。牛栏和厂厂周围站满后,就该瓦房周围了。多数人家瓦房周围已不再用丫丫柴,而改用棒棒柴站岗了。棒棒柴既可以用来做柴烧,也可以用来当成供四季豆、豇豆和菜豌豆攀援的“栈栈”。高坪村的冬天,每家瓦房前的棒棒柴比赛似的与日俱增,它们军队一样,随时准备出征,威武,整齐,不可抵挡。那时候老四和宝二有一把十分锋利的斧头,他们总是把它别地腰间,有意无意地现出一段斧把。像炫耀,又像掩饰。所以老四和宝二家的棒棒柴比谁家都多,比谁家都大。瓦房周围堆不了了,便像现在搭脚手架一样,将它们整齐地码在院坝里,像永远也不会封顶的金字塔一样,一天天长高。那是财富和劳力的象征。高坪村的人背地里都说,黄家堡的柴都是老四和宝二砍完的。

除了丫丫柴和棒棒柴,炭末子和树疙蔸也是要在冬天到来之前准备好的。烧炭末子是妇女们的专利。我和舅娘去烧炭末子的时候我只能在旁边看。不一会儿工夫,她把周围几十平方米地盘上的草呀、灌木呀、刺呀全都斩尽杀绝了。大山中间留下一片白地,仿佛谁的头上被剪去一块,变成了癞子脑壳似的。舅娘把砍下来的东西一火点燃,待其燃尽后将火炭石铲进预先挖好的土坑中,然后找些苔藓盖在上面将其捂熄,一炸背炭末子便烧好了。举目四望,涣香坡、雷家堡和偏岩子到处都是烟火和头包白帕的妇女。我跟在舅娘后面,我感觉她的炸背里热烘烘的,要是发现有烟雾,便赶紧叫她停下来,找根木棍把烟雾捅熄。可往往是炭末子还未烧好,舅娘的冬天就提前来了。她一天到晚开始硿硿硿地咳嗽。她的胸腔里好像装有一个巨大的风箱。这风箱一拉,整整一个冬天都不会停息。我在隔壁的偏所儿里经常半夜都被她吵醒了,不由地担心她会咳断了气。

高坪村人都喜欢把树疙蔸像垒艺术品一样垒在的瓦房周围。有的还要放到屋楼上炕干。不到大年夜是舍不得烧的。我有个嘎嘎。八十岁的时候还能上山挖树疙蔸。而且是很大很老的那种。他一年四季都在挖树疙蔸,也不管烧得完烧不完,仿佛冬天就住在他的隔壁,他的整个人生的冬天已经来临。一天夜里他起来解手。他以为楼屋门像往常一样是关着的。黑暗中,他一只手习惯性地往前一按,没想到那天楼屋门却像黑咕隆冬的眼睛一样大大地开着,身体一下子失去了重心……第二天发现时,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树疙蔸,身体早已僵硬了。

这个冬天,南方遭遇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和冰冻天气。我已经离开高坪村好多年了,离开我的童年好多年了,居住在高坪村好多人从没有到过的小城里。大雪封断了所有的道路,令几条供电线路全部中断,自来水管爆炸停水,运液化气的槽车堵在路上,与我相隔几千公里。电停了,气断了,早在几年前,小城就已禁止使用煤和干炭。我蜷缩在家里。我找不到给自己取暧的方式。我已经不再捡杉丫刺,砍棒棒柴,烧炭末子了,更不用挖树疙蔸了。青木转其实就是一捆巨大的柴,我用尽全力也只能捡走它的一根杉丫刺。一事无成却令高坪村人羡慕无比的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寒冷。这种寒冷并不是停电、断气带来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苍凉已经来到了我的生命中。而高坪村比我所在的小城海拔还要高出好几倍,冰天雪地是肯定的,断电就更不用说了,平时就像朵荒瓜花,难得用上几回。

以前,舅娘家的格子窗每年都是我糊的。有时候是作业本,有时候是厚书纸,最好的时候用的是下红苕种后剩下的薄膜。我老是糊不好,大风每年都吹破好多个洞,有时候连我压薄膜的竹条都吹飞了。我已经好多年没有给她家糊木格子窗了。她的几个儿女也早已远走高飞,另筑巢穴。我想起了杉丫刺,棒棒柴,炭末子,还有树疙蔸。想起了舅娘和她风箱一样的身体(我母亲说她像抱鸡婆)。想起了她那早已被制成棺木的青木转最大的大杉树。想起了再也不曾见面的海昌、福霞他们和他们背负的命运——与我何其遥远,又何其相似。

前些年,听说舅娘得一种莫明其妙的怪病。她总是臆想这个儿被吊车撞死了,那个女被机器轧断手臂了。她舍不得吃将腊肉、鸡蛋甚至买盐巴的钱攒下来,隔三差五便往邻村一阴阳先生家里跑,为儿女祈福。去的次数多了,村里人便怀疑了,背后指指戳戳,说她是阴阳先生的野妇人。儿女们气愤了,苦口婆心地劝,她一声不吭,事后仍我行我素。儿女们更气愤了,说你再去我一脚踢死你!她还是一声不吭,并乐此不疲。

房间里摆放着糖、酒、衣物、火炮。这是我和贞早出晚归,忙里偷闲,为她和舅舅准备好的生日礼物。都是可以带给人温暖的东西。此刻却仿佛突然失去了喜庆和热烈的气氛,冰凉,沉寂。再有几天就是舅娘70岁的生日了。此前,儿女们问她希望得到什么礼物。可她说,她什么礼物也不要,只要大家都到场就可以了。她一定是把每一个儿女都当成可以围绕在自己周围的一捆柴了。她一生都在弄柴,却还是抵挡不住寒冷。也许,对于已经70岁,屋子周围的柴草越来越少的舅娘来说,这些柴每在身边堆积一次,就可以帮她逼退一些寒冷。我们原本希望在她70岁的时候,能够和她的儿女们一道,给她祝寿,像一捆捆柴一样围在她的周围,如今,路断了,她翘首以待的柴草可能一捆也不能如期赶到她面前。

——一场与生俱来的大雪,将她和我们周围在了彼此的岁月里。

可是我们帮不了她。她是被自己的岁月围困的。70年的岁月啊。它平凡、飘散、零碎、卑微,落叶一样密匝匝地层层堆积,最后腐烂。而此时我也被围困在自己的岁月里。只是她的围困就将解除,而我的围困却正汹涌澎湃地漫上来。就像她曾经经历的一样,一刻也不会停息。

我知道,其实我跟她一样,无能为力。

 
p6
news
jintian journal
book series
jintian people
editorial team
selection
letter from editor
readers feedback
related links
submission
subscription
contact
p23

今天视野
| 版权声明 | 今天杂志 | 读者留言 | 投稿 | 订阅《今天》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07, jinti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sp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