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相逢一顆寫詩的心──讀靈歌《漂流的透明書》有感

发布: 2016-4-14 16:19 | 作者: 千朔



            從詩文本所呈現的詩境,能感受到詩人這首組詩,絕對是一組情詩。對於一向擅長寫抒情詩的詩人而言,這組作品是含蓄地誘人,它像一杯雞尾酒,初喝爽口怡人,至於後勁之力就看個人勝不勝酒力了。再轉看<輯三.故事有點酸>中的<學生公寓>,其文字風格較詩人前二本詩集的寫作風格,是轉變較大的一首,整組詩的語境統一,氣氛也營造出較年輕卻略帶寂寞老熟的氛圍;
        
        房間一:
         日子是晾在後陽台的汗衫
         已經被扭乾了還
         滴著淚水
        
         他抱住提琴像抱住
         剛剛遠離的女孩
         用生澀的琴音
         來回擦乾
        
        房間二:
         每次琴音響起
         歪歪斜斜的走調
         你的歌聲總能準確入檔
         副歌正前進
         主歌卻倒退
         像離家時,你的搖滾嘶吼著
         理想與現實的對決
        
        客廳左:
         他的畫,是海浪
         從房間漲潮至客廳
         像漂流木
         在水面畫著不同的流派
        
         他的五官印象著莫內
         頭髮炸成梵谷
         臉龐因熬夜立體出畢卡索
         他半夜點燃夏卡爾的光
         尋找達利最後的「燕子的尾巴」
        
            註:「燕子的尾巴」為達利最後的畫作
        
        房間三:
         牆上的影
         一排湧出,一排吸入
         舞台拉近再淡出
        
         他將三個月的拍攝捏成伸卡球,投出
         再用雙眼緊盯的捕手,接住
         生命一格格跳接
         青春一節節敗退
         像負重的蝸牛
         以稚嫩的觸角
         探索未知
        
        夾層:
         他讀詩,讀成挖空心思
         填入夢遊的沙包
         讓現實一拳拳重擊入肉
        
         他寫詩,在天空與懸空的地板間
         用筆桿支撐
         釘不牢,感情的基礎
        
         「我要金黃收成的土地」她說
         他把未寫完的詩揉成一團
         塞入口中咀嚼
         「我可以幫妳種植」他說
        
        從這組組詩的寫作小標題上,便可看見詩人別出心裁的用心,他以房間的分佈來營造學生住宿的情形,讓人感受到詩人彷彿是身臨其中地看到那些學生日常生活的情形,也或許就是這般用心,所以這組詩在詩人貼上網路時,受到許多讀者相當的好評。另一首小組詩是<嘆二口氣>:
        
        一、「牆」
        
          我剝落,不善粉墨登台
          時間的手,在後台
          搬開逐日氧化的磚
          那是我僅存的血肉
          一塊一塊
          粉末水泥與沙的防護
          我只是一堆棄置
        
        二、「土」
        
          那些碾壓過的輪印
          一節一節
          斷了脊椎
          我厭倦,鞭撻或者灌水
          想抓住根,攀爬
          向天提出告訴
          終判為樹
          一把火,燒成灰燼
          又囚禁成土
        
        這二首小詩讀來,讓人頗為動容。詩人並沒有用什麼高明的寫作技巧來呈現內容,但卻能令人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滄桑感,與人間輪迴的時光,不過是一場追求後,又回歸到最終的一把土而已。故而一首好詩,其實最簡單的,就是要能感動讀者的心靈。<輯四.人間適合發呆>這個篇名,是我個人相當喜愛的。因為發呆的時光,就是讓人在天馬行空中旅行自我心靈的發想地,任何莫名的困頓、愁鬱也可以在這裡得以悠閒看待;詩人也在這一輯中,放了最多組詩的作品,所有心中的小星星,都在這裡閃亮舞動。譬如有<寂靜穿越喧嘩><窗>和<風箏的想法>等組詩作品,從這些詩題就能感受到,詩人寫作時的想法,可能與我有著類似的心境,將自我心中的小想法都當成浪花一朵朵,隨處美麗隨處回眸也隨處自在安想。如<風箏的想法>中的第六首:
        
        夏天中午我改名
        太陽蒸
        
        「太陽蒸」三個字,乍讀是個可愛的名詞,但對豔陽下辛勤工作的勞動者而言,這算是人肉燒烤的意象;故這小首詩雖然只短短二行,意象和情境都建構得相當飽滿。再如<窗>的第三首:
        
        夜,磨一面墨鏡
        夢起床
        自反面掐住你的醒
        
        和<寂靜穿越喧嘩>中的第二首:
        
        市集,是多波瀾的河
        你划動雙耳擺渡
        耳道的鼓膜張開手
        撈捕沙石與汙泥
        揉捏成放流的梵唱
        
        任何生命的存在,都脫離不了生活的現況。故詩人寫小詩,也從日常中寫作,從市集裡著手,這是真真正正的物我合一地寫作,是多難得的寫作經驗;它不是詩人自我寂寞中的遼想,而是從生活之中,看到生命光彩的輝煌處。<輯五.剝一層暗夜的光>中,我選讀了<我走過>這組詩,作品內有五小首,每小首的首句,詩人是這樣寫著:「我走過整排櫥窗」、「我走過墓地」、「我走過一間間種族隔離的學校」、「我走過鐵絲網圈隔的重劃區」、「我走過燈火通明的工業區」;我們每個人每天可能走過很多地方,但我們會記下多少走過的路呢?尤其是每天所走過重複相同的路,我們又能去品味這些地方存在著多少人生的味道,並進而去品嚐這樣的自我人生味呢?所以詩人的這組作品,我個人非常喜歡,也覺得相當感動,尤其是他在末段寫到:
        
        我走過燈火通明的工業區
        遇見佝僂的自己
        想起年輕那把不斷被拉彎的弓
        射出今日腐朽斑駁的箭
        在此落地
        
        詩人每天上班的地方就是工業區中的一間工廠,這首小詩正是以他個人的生活為寫作的底本,文字本身的真誠就是作者與讀者之間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也是人與人之間最近的距離。我想,這樣的文字發之為聲,絕對是最動人的語言。
        
        當然,整本詩集選錄一百一十首作品,實非我小小的選讀就可以詳實說盡,不過在讀到<翻頁>這首詩時,我忍不住想起自己曾經寫過的一段小文:
        
        故事從開始就轉著一個命運
        經歷,重複,咀嚼,吐出
        每一個感受都堆積成一朵花的綻放與凋零
        就像月光捲入了一本書
        書頁再厚,總有一個封底
        生命與文字的相逢
        也有一個句號,在最後
        
        所以,看到詩人把<翻頁>編選在這最後一首,也感受到相同的默契,就如詩人在詩中所寫的:
        
        像一本詩集
        再無可讀的時刻
        讀著封底,那些經年的斑剝
        一面風霜的鏡
        
        我們都是一本書,曾經
        首頁春陽嘹亮
        連跌倒都是花泥
        ……………
        有時,翻頁是必須
        我們不能常駐於,未知的待續
        黑夜無聲襲來,一波波
        我們被迫掌燈,捕捉幾許不堪
        摺疊滄桑,收進暗影裡
        然後靜坐,等下一次門開
        等曦光送晨風進來
        將垂淚的燈捻熄
        執手相疊,對坐
        然後相視,牽手翻開
        最後的扉頁
        
        就像所有電影工作者說的,一齣電影的結束:「沒有結局,也是一種結局。」時間到了,導演殺青了,就是最後的字幕要播出的時段。就像冬雪,飄落因為天冷;就像春陽,照耀因為雲開。所以詩人這本詩作的選編集錄,也有著詩人心中所想所思的情感。而我個人所選讀的,只能說純粹因為喜歡,就讀了就寫了,無關任何考量。就像<輯三.秋離>這首曾發表在野薑花詩刊秋色專輯的詩作,詩中第三段寫著:
        
        「秋天是最好的離別
        離別是最好的收穫
        稻穗和稻草分開
        才算豐收」
        我們剝離重疊的影子
        夕陽一會兒在南
         一會兒在北
        
        任何一種因緣聚會,最終還是會告別彼此的,只不過對詩人而言,詩集的完成看似告別,卻又是另一場行旅的開始,當詩集流轉在不同的讀者之間,便會再與讀者相互一場心靈交會的相逢,這是美好的開始,更是一場值得期待的美麗約會。
        
        然而作為一本詩集的小小推荐文,我的文字顯然是隨興了些,文中沒寫到詩人文字的寫作技巧,沒寫到他文學創發的精心構思,甚至沒提文學理論或意象修辭的批評,沒有讚美詩人的寫作心志,也沒撻伐詩作的疏漏,更不是一篇賞析文章。這篇文字純然為我個人的閱讀有感。所以在最後想以詩人在「輯一」的作品<走一條靜巷>做為我讀這本詩集的小小結論。詩人寫:
        
         「我的詩領先前方
        鋪橋,造路
        打通一座座隧道
        不斷穿越,光的前方」
        我沉默追隨,腳印合上腳印
        蓋一個個簽約的章
        偶而並肩,方便風的辨別
        方便,光雕塑身形
        天涯張貼
        一如靜巷,巷末的牆內
        一棵挺拔的木蘭,捧起
        高高捧起,一朵朵風荷
        飛翔
        
        閱讀的本身就是一條靜巷,靜中的滋味就像一杯水,要由人各自領略,因為誰也沒法子去仔細說明水進入人體後的作用,讀詩對我而言也是如此。就像這個冷冬的夜晚,我把筆電搬至陽台,在月光下寫這篇文字時,翻過雲層的念想,也只有月光知道。
        
        讀詩,我想就該是這般的悠然心境,純粹領受詩,像鯨,像浪,像箭,像風沙地迎面襲擊而來。
        
        2013.12.6 凌晨 千朔寫於打狗的月光下
        
        作者簡介:千朔
        
        千朔,台灣高雄人,目前從事平面設計工作者。野薑花詩社總編,上海詩歌報挑戰者版主暨詩歌報微信編輯群。
        
        === END ===
        

22/2<12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