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一个尼德兰人在纽约“地府”

发布: 2011-1-06 21:56 | 作者: 李雾



       这些移民非常热爱美国。挂美国旗,唱美国歌,聚餐前祝福美国军人。他们所离开的国家,要论生活水平,当地的富人可能还不如美国的穷人。那里的富人,也未必拧开龙头就有冷水热水可用;或生病后能享受一流的治疗。甚至汉斯眼中的屈辱,比如一次又一次考不出驾驶执照[06],于他们也未必不是一种鼓励。美国政府也要讲政治正确,雇用了大量少数族裔和合法移民。那些似乎在刁难他们的官员,只是比他们早办了十年绿卡。

       恰克来自特立尼达(加勒比海一个岛国,先后做过荷兰和英国的殖民地)乡间,祖上本是印度人。汉斯和蕾切尔这样的欧洲人,早就习惯了“核子家庭”(夫妻加一、两个孩子)自顾自的生活方式。但恰克等新移民仍然保留着乡村社会的习俗,喜欢呼朋唤友,很享受社群内的热闹。恐怖袭击发生后,蕾切尔困在家中“又是哭又是诉苦”;恰克却在第一时间参加了救援。即使分到的任务是安置猫、狗等宠物,他也仍然觉得,“我想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这是我们一生最幸福的时光之一”[07]。他和美国各地赶来的人,还有恰在现场的世界各国人士,都成了朋友,没有人追究谁是公民谁是移民。

       恰克甚至还有更大的理想——在汉斯眼中是狂妄——他要在美国推广板球运动;通过板球的文明规则,让各族裔平等团结[08]。他自夸道:“所有人,美国人,不管什么人,打板球的时候最文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什么时候和平过?就是打板球的时候。板球很有教育性。板球有道德的层面。我真的相信这个。……你看我们现在遇到的这些问题吧。一团糟,而且会每况愈下。要我说,要想和印度教徒、穆斯林找点共同之处是吧?恰克·拉姆克森会办成的。有了纽约板球俱乐部,我们会在美国的历史上掀开崭新一页。”

       汉斯和恰克的纽约交往,似乎是美国评家最感兴趣的部分。这些评家,不是住在纽约,至少也相当熟悉纽约。《地之国》里的纽约风土人情,他们自然读着亲切。美国之外的读者,则可以见到形形色色的纽约万花筒,各类稀奇古怪的人和事。还有各种文化在这里的交汇融合——比如,恰克开了一家符合犹太洁食要求的日本寿司店[09],表面上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和这些移民的交往中,汉斯感染了他们到美国后迸发出来的不为恐怖袭击所动的精力和能量,他也渐渐开始喜欢纽约了。而纽约于他还真有特别亲切之处,只是汉斯以前未感知罢了。纽约地区在历史上曾经称作“新荷兰”,本是荷兰人移民区,至今仍有大量荷兰遗迹。汉斯他们打球的斯塔腾岛(Staten Island, 大纽约市五区之一),就是为纪念荷兰国民议会 Staten 而命名的。

       甚至在球场上,汉斯那从小练就的规规矩矩的荷兰式击球,也终于在某一天打出了更灵活的美国式[10]——“突然间,一切都明朗了,我终于融入了美国”。

       美国评家称恰克为移民里的盖茨比。两人都死在水中;盖茨比倒卖私酒,恰克也有他的秘密事业。他的亲近汉斯,球友交情之外,也有其他目的。汉斯偶然觉察到了边缘社会的暴力行为[11],令他这个爱好和平的欧洲人,心理上十分难受。再加上蕾切尔出了状况,夫妻分离两年后,汉斯决定回到伦敦去。

       汉斯心理上离美国越近,他离厌恶布什总统的蕾切尔就越远。在汉斯和恰克他们打球的同时,蕾切尔在伦敦也有了她自己的“下放”经历。她找了新工作,不是为报酬丰厚的大公司、而是为一个保护政治避难者的非政府组织做律师[12]。然后就和办公室附近一家餐馆的厨师马丁搞上了。只是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的鸿沟,并不因单有良好愿望就能超越。

       蕾切尔父母家的一次周末烧烤,汉斯和马丁不期而遇,也是两人的唯一面见。马丁自然在烤炉边忙活;汉斯的儿子杰克“主动给他打下手,围着一个拖到脚的围裙,听到指令便开始翻动烤香肠”[13]。这让汉斯非常生气。就是蕾切尔,也承认汉斯是对的。毕竟,比起汉斯的拟教儿子打板球,她也会觉得烤肉的层次低了些。她也难免觉得马丁经常讲些蠢话,想来这不会令马丁很好受。尽管她为马丁换上了随随便便的牛仔裤,到头来也只是发现马丁又睡上了别的女人。

       两人都爱儿子,汉斯和蕾切尔重归于好。蕾切尔觉得两人的复合是过去的延续;汉斯却认为自己已不是过去的汉斯[14]——他再也不会因为蕾切尔的离去而在纽约旅馆里昏睡一星期,他已经在纽约学会了打发单身的日子。汉斯觉得两人是分道扬镳后又各自找到了第三者,却不料“第三者”本为自己婚誓中人。

       小说结尾,汉斯一家在“伦敦眼”摩天轮(London Eye Ferris Wheel) 顶上观赏风景。汉斯又想到了纽约,想到那年渡船上,别人都在看曼哈顿的摩天大楼,他却察觉母亲在看他[15]。我们发现,汉斯确实成长了。当他初遇恰克而重操板球棒时,他想到母亲,是童年时代母亲如何耐心地观看他的练习,而蕾切尔看过一次后就再也不看了。那还是少男的虚妄,希望女友待他如母亲般地知寒知暖,难怪蕾切尔总觉得他幼稚。经历了纽约“地府”之游,汉斯再次回忆母亲,想到的却是像母亲待他那样待儿子——这已是成熟男人的实在心思。

       作者奥尼尔在9·11之后开始动笔,写了近乎七年。《地之国》于2008年出版后,即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十佳图书之一;翌年又得了美国笔会福克纳奖。但小说并没有得到很多人所预测的布克奖——通常认为是英语世界最高文学奖。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这部小说写得太聪明,精致得略有过剩。确实,用板球击打方式的改动,象征汉斯对美国之感情的变换,这也写得太光顺了一点。好在以这样的原因未得奖,对作者而言,也该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参考】

       NETHERLAND
       by Joseph O'Neill
       Hardcover: 272 pages, $23.95
       Publisher: Pantheon (May 20, 2008)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0307377040
       ISBN-13: 978-0307377043
       [01] Milieu, pp. 7-8.
       [02] Hans's work, pp. 25; making money was too easy, pp.91.
       [03] Rachel's curriculum vitae, pp. 126.
       [04] Infantilizing, pp. 166; family trip to India, pp. 222, 230;
          Chuck valued craftiness and indirection, pp. 71.
       [05] Rachel applied US position, pp. 49.
       [06] Hnas in DMV, pp. 64-68.
       [07] Happiest time, pp. 77; Rachel in tears, pp. 78.
       [08] Chuck's cricket dream, pp. 211.
       [09] Kosher sushi, pp. 56.
       [10] Hans hit the ball like an American, pp. 176.
       [11] Violence made Hans sick, pp. 214-215;
          Hans decided to move back to London, pp. 219.
       [12] Rachel had a new job, pp. 124.
       [13] Baebecue, pp. 224-226; Rachel in blue jeans, pp. 228;
          Hans intended to teach Jack cricket, pp. 186.
       [14] Hnas thought of his marriage, pp. 229;
          he stayed in bed for a week, pp. 31.
       [15] Mother watched Hans playing, pp. 43; Rachel watched once, pp. 45;
          Hnas recalled mother's smile, pp. 256.
       〔2010年5月2-9日稿〕
      
      

 


22/2<12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