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哈金专访: 为自由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发布: 2009-1-09 09:35 | 作者: 高伐林



       
       移民作家拥有边缘的独特优势
      
       用移居国语言创作的华人作家怎么定位?这也是哈金思考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像自己,以及汤婷婷、谭恩美,现在又多了裘小龙、李翊云等等,这些用英语写作的作家,到底算中国作家,还是算美国作家?
      
       哈金对我说,中国打开国门,有人出来,就有人用移居国语言来写作。我们这群多少写出点名堂的人,中国不能全都不要了吧?有人说,“这些人不用中文写作,不是中国作家”,竟然一笔全勾销了!但是你看文学史,哪个国家是说得这么武断的?
      
       哈金在前面提到的演讲中,也从“外语腔调”引申到移民作家的定位:几年前,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中有一种共识,用中文写作的属于中国文学,用其它语言写作的属于外国文学。哈金对此不以为然:“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世界文学中的一部分作家有双重国籍。康拉德既属于英国文学也属于波兰文学,虽然他从未用母语写作过;纳博科夫也是一个俄罗斯作家,尽管他坚称自己是美国作家。”对于个体作家来说,分类可能不那么重要,“因为在世界文学史中,没有一个有份量的作家是没有归宿的。但大多数写过有分量作品的移民作家,其命运是被一个以上的国家承认,因为他们存在于国与国之间的空间,那里是不同语言和文化交织并互相渗透的地带。在这个边缘地区出现的任何有价值的作品,很可能会被一个以上的国家认可,用来提高该国的软实力。”
      
       哈金再三感叹:中国过去文明悠久,在当今世界上却软实力不强,那么,国家怎么能将这些用移居国语言写作的作家一刀划走?
      
       在创作中奉行现实主义的哈金,看待现实问题更十分现实:“跨越语言边界、返祖归根的愿望在美国少数族裔作家群体中很常见,但恐怕并没有回归之路。如果我们对此保持理性,就可以看到,大部分处于中间地带的作家已或多或少被疏离或排斥。他们可以做的一件事是充分利用他们的不利条件和边缘化,而不应该死抱着回归的梦想。他们什么也不应该依靠,只依赖可以给自己定位的有价值的作品就行了。由此而来,只要写出有分量的作品来,身份这个概念也许就毫无意义。”
      
       哈金还说:“在移居作家看来,边缘是他们的工作空间,这对于他们的存在来说比其他区域更加重要。他们不应该努力去加入主流或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心占一席之地。他们必须保持他们的边缘化,获取各种资源……正是这个边缘化使他们区别于本土作家,成就他们独特的抱负。”
      
       他说的是作家,但是,这对所有胸怀抱负的移民,不论电脑工程师、建筑师、餐馆老板、还是律师、会计师,也都有借鉴意义。
      
       哈金的“下一球”
      
       哈金的眼光已经又盯着“下一球”了。在马萨诸塞州山区一条林荫小道尽头的寓所里,他仍然与往常一样埋头著述。《自由生活》英文版和中文版相继问世之后,2008年9月,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的论文集《移居作家》(The Writer as Migrant),阐述关于移民文学的各种话题。他目前正在写关于法拉盛华人移民的短篇小说,已经写了多篇,刊载于《纽约客》等刊物,已经有两篇获得欧· 亨利小说奖。全书大概要一两年才能完成。
      
       哈金作品的中文版,都由台湾的中国时报出版公司出版。中国大陆只出版了一本《等待》(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哈金介绍,跟上海文艺出版社签了出版五本书简体字版的合同,“想先给《光天化日》,结果一拿去就给枪毙了”。我问: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说过,有的“因人废书”,有的“因书废人”,你算是哪一种呢?哈金无奈地笑了,“都算吧!我曾提议将书里有些篇目拿下来——拿下来也还是出版不了。”
      
       说“因人废书”,哈金是有根据的。2004年,他向北京大学递交了应聘教授的申请,结果北大没有任何回应。有人评论说,“没有回应”或许“也是一种进步”,北大总不可能对一个在美国好几所名校专门教授英语写作、写了很多获奖作品的著名作家回信说“你不符合资格”吧。“没有回应”,是因为 “不便回应”。
      
       哈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文坛上开始崭露头角,1999年获得美国第50届全国图书奖,是第一位华人获得这一美国文学界最重要的大奖,才在华人中声誉鹊起。九年来,他反反复复地回答过关于他的问题:为什么出国20 来年一次都没有回国?为什么他选择用英文而不是中文写作?为什么他不自己翻译成中文,而是委托给别人翻译?……他不唱高调,老老实实解释的次数太多,这里我就不炒现饭了。直到最近,他的回答才有了一丝形而上的意味:“对我来说,生活就是一种冒险,抵达远比回归更有意义。”
      
       关于哈金,有了各种非议,更有了各种赞词:“文学奥运领军人物 ”,作品“写出文化中国”,是“深刻反思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的“时代的镜子”……我也奉上过一顶“美国文坛的获奖专业户”的高帽。但是哈金本人,似乎充耳不闻,在这个人迹罕至、野兔、乌鸫和鹿出没的山峦深处,一个劲地写自己的书。
      

       【哈金简介】
       哈金,本名金雪飞,美籍华裔作家。1956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服役五年。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英语系,1984年获山东大学英美文学硕士。1985年赴美留学,在布兰戴斯大学获博士学位后任教于艾默里大学,现任波士顿大学教授。哈金在美国以英文写作,已出版三本诗集、三本短篇小说集及五部长篇小说《池塘里》《等待》《疯狂》《战废品》和《自由生活》,获得过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笔会/海明威奖、欧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和欧亨利短篇小说奖,两度获得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并曾进入普利策奖决选。   
   


44/4<1234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