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曲别针上的流水——马休诗歌一瞥

发布: 2016-11-03 21:10 | 作者: 刘苇



        
        *
        
        燕子
        将窝筑在云水堂
        
        从此有了牵挂
        
        *
        
        将这首诗的最末一句
        留待到明日吧
        
        且看它如何生长
        
        嚣张的集装箱车队车轮滚滚
        震碎了水月佛门
        
        *
        
        化验师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
        
        就像上帝用天穹的显微镜观察这个星球上的人类
        
        *
        
        昨一夜雨
        
        今晨起床的人
        个个嗓音清亮
        
        *
        
        漫漫雨夜睡梦沉
        
        竟然比平日醒得早
        看见案上一张没有交付的超速罚款单
        
        *
        
        今生今世千年修的缘
        
        却无来生后世
        哪里去悟
        
        *
        
        创世的拼图
        
        又一只蝴蝶飞过边境线
        
        *
        
        好一个醉汉
        横卧在江湾路的老铁轨上
        
        举着户口簿朗诵
        
        *
        
        哦阳光明媚
        
        甚至使我看见了最远处的忧愁河
        
        *
        
        这只鸟在雨前急切地鸣叫
        只是为了缝合我们之间长久的寂静
        
        *
        
        想到是日子
        而不是生活
        
        心里就坦然多了
        
        *
        
        每当一只小鸟窥视我的窗台
        我就会想到
        
        自己也是一个生命的陌生人
        
        *
        
        哪天去法国买马格里特的烟斗
        一定绕过罗浮尔宫
        
        《乱弹》为众多无题短诗的合萃,此处仅选一小部分。这些诗在形式上无定势,随意洒脱,甚至有些诗表面上看起来不像诗,但妙趣天然,含义深邃。由此而见,马休写诗已经到了得心应手的自由境界。这种自由伸缩的境界,使得《乱弹》在结构上,既可以看作许多短诗的组合,又可以看作一首长诗。这样,它的整体就变成不是由诗句构成,而是由许多独立小诗构成,诗与诗之间的张力与呼应、多歧与融合,使其浑然饱满,又飘逸清峻。它们由近及远,指鹿为马;深浅各奇,别开生面;虚伫神清,陡削瘦硬;雅然天韵,惊绝妙心。这些诗所提供的丰富主题共同构成了诗人眼中的多元、立体的世界的映射。
        
        五
        马休是个非常勤勉的诗人,或者说是一直受到缪斯垂青的诗人。到目前为止,他大概写有近千首诗,并非仅仅数量惊人,诗歌质量也同样惊人。他每一年都有一本精选集。本文选录的诗歌,大都取自他近作:《村庄的庄——2004年诗选》、《迷途的马休——2005年诗选》、《这不是烟斗——2006年诗选》和《乱弹——2007年诗选》。他自1986年(二十四岁)起开始写诗——他曾在《世上最短的自传》里写道:“八六年/有一天,我突然拿出纸笔写诗/现在想想/我对自己感到万分惊奇”——至今已有二十二个年头。除了少量诗歌在杂志上和民刊上出现过,迄今为止,他不为外界所知。造成此种情况,有他性格上的因素——对自我的苛刻,习惯孤独,不擅于与人交往;同时,也可发现他对自己不断提升的希翼与要求。他自认,作为一个写诗者,提高诗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应不断地自我超越,冲破自身的局限;上出之路源于对生命的切肤体验。因此,他埋首于日常,从砥砺中延伸,逐渐达到脱胎换骨的目的。
        综观马休的作品,总体特征为意象深湛明澈,运用比兴,诗的构架疏空跳跃,意义奇崛、幽远,追求异峰突起的效果,于日常中发现深长的意味,而其中最为突出之点在于以空简应叩玄妙,以缺省扩张意境。第一阶段的九十年代诗歌,他以打造新奇意象为主,将多重意象压缩后寻找一种超现实的突破口,并迷恋诗歌行距排列之间的画面感和张力意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约经过二年左右的停顿期,零四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此一阶段犹如一个爆发期,不仅数量多,质量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诗中,他极富自觉意识地打造惊鸿一瞥而又无迹可寻的天然妙趣和象外有象的境界。近期则显示出,他开始逐步转入第三阶段,由于尚处于初期,对这一阶段的作品,目前还无法判断;一个浅近的印象是,诗的写法上摆脱拘泥,直见心性,努力开凿出一种顿悟的境界。然而,不管他将走多远,仅就目前的创作水平来看,他已经达到了一种标高,也呈现出一种身心通透的迹象。他的作品必将对世人留下印象和产生影响。
        马休的诗,在洞观、奇想、远视、惊艳、内巧、错愕、反常、对立、幽默、精简、纯净、神游、戏剧性之外,尚应注重对深层经验的沉潜,增加生命体验的深度与厚度,而使内盈更为充沛,尽可能地使诗避免出现羸弱和轻逸。纯净与浑浊时为相互渗透的;内巧与外拙也可互为转换的;应避免在凸显个人美学特征的同时滑入过分依赖修辞的倾向。
        有趣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马休几乎就是一个天生的迷路者。他喜欢坐在家中,也喜欢悠游远方。然而在日常,只要岔开他惯走的路线,他就会迷失方向。但迷路,正意味着去到一个不可预知的去处。这是一个象。象征他的诗,犹如越过边境线的蝴蝶,会把我们引向不可预测的远方;也象征着他始终处在不确定状态之中,会在路途上不断地去寻索。③
        
        --------------------------------------------------------
        注释:
        ①:引自【美】保尔•德•曼《阅读的寓言——鲁索、尼采、里尔克和普鲁斯特的比喻语言》,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
        ②:转引自【俄】列夫•舍斯托夫《旷野呼告》,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第二版,P13。
        ③:对马休诗歌作评论,是我多年的心愿。但迟迟未动笔的原因,是越读他的诗,就越被他的诗所吸引,同时也越觉得无话可说。他的诗多为妙不可言之作,尽可意会而无须多说。最终我明白,其实无须对他的诗作任何评论,只须将他的诗直接呈现就行,喜欢的自会喜欢。因此,我现在做的也只是尽量多挑选些他的作品,札记式地附上简要评点。尽管如此,当此文完成后,我依然发现,那些文字侧身在他的诗歌旁,显得多么的苍白啊——然而,这也许,正是我的一个目的。         来源:网络搜集
        






55/5<12345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