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柔巴依论

发布: 2010-4-15 20:01 | 作者: 沈苇



         这首诗出现在福建福州市郊外一处穆斯林麻扎的一位伊朗人的墓碑上,是欧玛尔·海亚姆《柔巴依集》中的一首,刻诗时间为1306年。1348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到达杭州,在西湖边听到一位本地歌手居然用波斯文演唱歌曲,歌词是萨迪的一首抒情诗。
      
       爱默生称萨迪是“可亲可近、忘我而平静的诗人”。他写道:“萨迪,你的话语将传播四方,/在你的诗歌里太阳永不落。”在法国,雨果的《东方集》汲取了《蔷薇园》中东方斑斓绚丽的色彩,达到了诗与画的融会。他的五行诗,犹如一串串叮当悦耳的宝石音节,传递着波斯柔巴依的韵律和节奏。安德烈·莫洛亚说,雨果用《东方集》使法国浪漫派空前团结。拉封丹《寓言诗》中的许多故事来自《蔷薇园》。自雨果之后,对东方的迷恋成为法国浪漫派作家的时尚,纪德、克洛岱尔、夏多布里昂等都写过以东方为题材和内容的作品。
      
       正如我前面说过的,欧玛尔·海亚姆的《柔巴依集》版本之多、传播之广,也许只有《圣经》和《古兰经》才能与之相比。它直接影响了菲茨杰拉德同时代的许多作家,如丁尼生、萨克雷、卡莱尔等,对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和世纪末颓废情调影响不小。华尔特·品特说:“永远用一种坚硬的、宝石般的火焰燃烧,保持一种狂喜,就是人生的成功。”这几乎是柔巴依的风格和柔巴依诗人的口吻了。他强调人生最重要的是取得亲身经验——“不是经验之果,而是经验本身”。这一学说得到他的学生王尔德的全力宣扬和充分发挥,在年轻人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王尔德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兼有天堂和地狱”时候,我不禁想起欧玛尔·海亚姆的类似表达:“我本身便是天堂和地狱。”王尔德认为源于艺术家心灵、具有象征意义的形式美高于一切,其特征为装饰、韵味、主观显现。而王尔德对“感官”的重视,对“新的享乐主义”的阐述,使他看起来更适合做柔巴依诗人们的理论旗手:“生活中最伟大的秘密之一——用感官来医治灵魂的创痛,用灵魂来医治感官的饥渴。”“一种新的享乐主义,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我很喜欢简单的享受,它是错综复杂的现代生活中最后一个避难所。”
      
       歌德对哈菲兹推崇备至:“哈菲兹啊,除非丧失了理智,我才会把自己和你相提并论。你是一艘张满风帆劈波斩浪的大船,而我只不过是在海浪中上下颠簸的小舟。”这里有歌德的谦卑,更有他对东方的尊重——他在与爱克曼谈话时同样十分尊重中国人:“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感情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更合乎道德。”
      
       65岁,歌德写作《东西诗集》,他是以哈菲兹为精神向导的——哈菲兹是贯穿诗集始终的一条引线:一个被追随者。漫游在东方的塔楼、集市、果园、乡村和人群之间,歌德找到了诗歌力量的新的源泉,灵感汩汩流淌,正如他在一首柔巴依仿作中写的:“既然芦苇曾超群出众/使尘世生活甜蜜,/那就让我的鹅毛管中/流出美丽的诗句。”(注:波斯人用芦苇制笔,而欧洲人在钢笔诞生前用的是鹅毛笔。)
      
       此时的歌德,陶醉在东方世界里,俨然已东方化了。“老年歌德逃向东方/遗弃的躯壳碎片散落沙漠尘途/要用乳香、龙涎香沐浴/要用上好的干果喂养灵魂、体力/布哈拉的城墙、撒玛尔罕的绢纸/适宜写下一部新的圣训/一张柏树皮留下他的箴言:/‘从苏来卡到苏来卡,就是我的去迹和来踪。’/逃亡!向着新的一千零一夜/‘无论何处,我们都在自然的内部,/像星辰,绕着自己的重担旋转。’/在哈菲兹的家乡,死亡宽恕他/银杏树身披奥义的叶子/葡萄藤攀援天空的一角/白发男婴,明媚阳光提炼的银锭/一个东方梦游者:/酒肆里的少年维特/四海为家的威廉·麦斯特/骑一头骡子的浮士德……/‘永恒的女性,领我们飞升?’/现在,他的智慧有点恍惚/他的向导,是一位无名的沙漠女子”(拙作《东方歌德》)
      
       纳瓦依在中亚各国家各民族中影响巨大。15世纪后的数百年间,他的作品一直是新疆各地旧式学堂的主要文学读本。他是诗人中的“多棱镜”,除文学外,还留下了哲学、历史学、宗教学、语言学、伦理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宝贵财富。他的诗歌,是突厥语诗学的百科全书。
      
       在当代,东方不仅仅是西方乌托邦的一种呈现(代表了罗曼蒂克、异国情调、美丽的风景以及种种域外的天方夜谭),更是知识、传奇、想象力的一个精义宝库。东方是隐喻和神话,是博尔赫斯的梦、镜子、迷宫、图书馆,“我总把乐园想象为一座图书馆,而不是一座花园。”东方正是心灵与地理、历史与文明的图书馆。博尔赫斯对《柔巴依集》、《一千零一夜》等东方经典深有研究,他在读过《柔巴依集》后说,宇宙的历史是神所设想、演出、观看的戏剧,而诗人——不仅仅是欧玛尔·海亚姆和菲兹杰拉德——只是神的暂时形象。
      
       东方诗歌——唐人绝句——波斯柔巴依——希伯来情歌——维吾尔柔巴依……等,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对我来说是有着独异价值和非凡意义的一部分,通过地理最终成为“心灵之根”。我学习并珍视这些悠久而伟大的传统。“古典可以用来解忧”(沃尔科特语),而世界文学则教会我们谦卑——深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谦卑。在新疆的辽远博大中,在古老西域的时间投影中,我时常感到异乡或异域是不存在的,因为到处都是人的生活,到处都是可以筑居的地方,因为诗歌就是一个可以自由放牧的家园。时至今日,对世界文学的憧憬难道不正是对人类故乡的渴望?但话要说回来,如果一个人不把“根”带在身上,这个“故乡”又有何用?
      
       主要参考书目
      
       1.《柔巴依集》(波斯)欧玛尔·海亚姆著  黄杲炘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6月版
       2.《鲁拜集》(波斯)莪默·伽亚谟著  郭沫若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3.《波斯古代诗选》 张鸿年编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5月版
       4.《伊朗文学论集》 陶德臻 何乃英编选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3年12月版
       5.《鲁达基 海亚姆 萨迪 哈菲兹作品选》 潘庆舲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6.《卡布斯教诲录》(波斯)昂苏尔·玛阿里著  张晖译  商务印书馆 1990年7月版
       7.《中国伊朗编》(美)劳费尔著  林筠因译  商务印书馆 2001年3月版
       8.《福乐智慧》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著  郝关中等译  民族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9.《突厥语大词典》 马赫穆德·喀什噶里著  何锐等译  民族出版社2002年2月版
       10.《维吾尔古典文学作品选编》郝关中 王一之等译  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
       11.《维吾尔文学史》 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曼主编  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
       12.《维吾尔文学史》 李国香著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版
       13.《博尔赫斯文集·文论自述卷》(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著  王永年等译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11版
       14.《英国诗史》 王佐良著  译林出版社1997年7月版
       15.《古希腊文学史》(英)吉尔伯特·默雷著  孙席珍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5月版
       16.《快乐书》(英)以色列·亚伯拉罕著  安宁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17.《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 马良春 李福田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77/7<1234567

发表评论

seccode

最新更新



View My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