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home
p13
www25
《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
线
《今天》杂志今天要闻今天推荐李雾点评专辑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访谈评论


残 雪
陈 谦

丹文回到广州,便退了学,搬到胡力的地下室来。她的身体变得非常虚弱,又没有工作,常常闹心慌,心率莫名其妙地会突然上到每分钟一百三十次以上,夜里不时惊醒。看了很多中医、西医,查不出器质性病因,只说是焦虑过度。每次一闹心悸,丹文就跟胡力说,现在我只有你了,我只有你了。胡力抱着住她,说,是啊,你有我,我在这里。他们很快去领了结婚证。

胡力去了美国后,丹文便住到胡力走前为她在市区里租下的屋子里,深居简出地养病,平时只有姨妈和表姐久不久来看看她。她和胡力商量好,等她的身体好点了,就申请出去跟胡力团聚。胡力到了美国,真的开始了新的人生,一切都很顺利。他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念完了硕士。那时丹文身体还是时好时坏,但她开始申请赴美签证。当年探亲签证非常难得,她试了无数次,都被拒签。

那年冬天,圣诞前,胡力转学到在西雅图的华大去念博士。为了省钱,他是坐"灰狗"横跨美国大陆的。他一路写明信片来,告诉丹文所见所闻。那个冬天的美国风光,装饰了丹文在广州的晦暗小屋。她常常躺在床上,瞄着贴在墙上的那些明信片,听John Denver在录音机里唱出她的心声:

All of her days have gone soft and cloudy 
All of her dreams have gone dry
All of her nights have gone sad and shady 
She's getting ready to fly

Fly away,fly away,fly away

In this whole world there's nobody as lonely as she 
There's no where to go and there's no where that she'd rather be...... 
Fly away,fly away,fly away

她真心地以为,只要飞到胡力的身旁,她的人生就能修成正果。 可胡力到了西雅图后,信就越来越少了。丹文的签证又不顺利,事情就僵持起来。胡力的任何安慰,对丹文都起不了作用,等待的绝望让她几乎崩溃。丹文的身体又开始变坏,心悸的毛病又犯了,夜里常常惊醒过来,睡衣全是湿的。到这时,她再不能一犯病就抱着胡力哭诉:我只有你,我只有你了。她开始不停地给胡力打Collect Call(对方付费电话),只要情绪上来,连时差也不顾。她在电话里一遍遍地只是说,她是多么地爱他,为了他,她已经什么都放弃了。现在既然她出不来,她希望胡力放弃学位,回中国来。为了爱情,这是值得的,她哭着总结。为了爱情,我什么都放弃了,学位算什么?我只要你!她又说。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胡力多半是不说话。终于有一天,他说了,他可以回来,可是,那只是为了你,丹文,而不是你说的那个"爱"。爱不是这样的,不是的。真正的爱,想的会全是为了对方的好,而不总是"我、我、我"。你总是说你对我好,可是这好还是不好,是不能只由你说的。丹文!我真不愿意说这样的话,但它是事实:跟你在一起,我常有窒息的感觉。我知道你做了很多,我都记在心上,可却象是憋在里面,让人喘不出气来。

丹文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胡力又接着说了一句:你知道吗?你对我的爱,就象一把刀爱它割出的伤口。你如果体会不出我在说什么,你可以回想一下你母亲过去是怎么对你的。丹文向我说到这里时,咬着舌头停顿了很久。这的确是一句直戳心窝的狠话,我能够想象,丹文当时因此而受到的刺激有多大。

胡力把话说到这份上,便再也不提回来的事了。这样的情形过了大概一年半,也就是在胡力到美国之后的第三年,丹文突然收到了他委托律师寄来的离婚申请书。胡力拒绝告诉丹文他改换了的电话号码。他通过律师跟她说,他会对她负责的,在他找到工作之前,每个月付给她五百美元的生活费。等到工作之后,他会每月付给丹文税前工资的百分之十五,直到丹文有工作能力或另嫁他人。这种跨国单方面申请离婚的方法,曾被不少留学生采用。要求离婚的人只要在人在美国,如能证明双方分居两年以上,无论对方同不同意,半年调解期一过,只要申请人坚持,美国这边都能判离。

他妈的狗屎!丹文愤怒地说,眼睛里是亮亮的光。他在美国发达了,不愿回国就算了,另外找了女人也罢了,可他竟然找出这么无耻的理由来甩我!我的一生都搭上去了,我是那么爱他,他竟然会说,那是刀对它割出的伤口的爱。到底是谁在割谁?!你说,听过我的故事,你对人类还会有信心吗?说这话的时候,丹文眼睛红了,我轻轻捏了一下她的手臂,想安慰她。

丹文开始玩命学习英文,早晚到越秀公园跑步、登高。健康地到美国去,成了她生活里的新目标。说来也奇怪,她的身体竟然就好了起来,各种毛病似乎是不治而愈,看书到深夜,倒头便一觉到天明。我不为什么,我只想到美国去,我要的只是他当面给我一个WHY。丹文说。

丹文见到我的时候,来到美国正好两年半。她也是先到新州落脚,改学了计算机,那阵刚找到工作。起初,丹文很庆幸美国让她的心情好了起来,身体也愈发健康了。可是,你强埋到心底的事情总是会回来的,你真不能不信,她说。丹文找到工作安定下来,在生活已经走上正轨的时候,忽然觉得,这样朝九晚五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什么意思,更不是她来美国的真正目的。她心里的百孔千疮,在寂寞长夜里从心海中浮出,折磨着她。她的心情又变得时好时坏。丹文后来想通了,她觉得如果能够见到胡力,他能当她的面说出负她的原因,她就能平静下来。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啊。我付出了全部青春的感情,难道不值得讨回一个WHY?丹文悲伤地问。在这个冬天刚开始的时候,丹文的情绪又开始波动。她忽然就决定,到西部来找胡力。她听说胡力已经在西北的一所大学里教书。她特地选择了坐"灰狗",按胡力当年西去的路线一路寻来,也看看胡力看过的美国。

丹文的故事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抵达华州的斯波坎。天黑了下来,路边的松树上,挂着积雪。我要从那儿转车,再有两个小时,就能回到莫城。丹文则要进城,然后可能还要到离斯波坎半小时车程的爱州科德林去,那是一个依湖的小城,她说,线索告诉她,胡力在这一带教书。

我犹豫了一下,开始劝她,过去的就过去了,为过去折磨自己,是最不值的事情。她冷笑了一下,说,没有用的,你到底年轻,你不懂。那是一个刻进你生命里的痕迹,哪能这么轻易,说丢就丢了的?她很优雅地用左手的食指轻轻撩了一下右衣袖,说,你看,这里。我清楚地看到那是一只狐狸的刺青。我好奇地凑近了些,发现那是一只很可爱的狐狸,眼睛眯着,温厚地笑,带着某种我熟悉的味道。狐狸的大尾巴高高翘着,栩栩如生。

当我能将它亲手抹掉的时候,我的心才能真正平息。丹文将衣袖口放下,冷静地说。我张着眼睛,不太明白她的话。丹文又说,他和我在一起,胡力就是狐狸啊。我刚想笑,又想到她前面的话,就惊住了。我紧张得语无伦次起来:你这又何必,你这又何必?退一步海阔天空,真的,留得青山在,可不是吗?丹文忽然眼睛红起来,说,在别人,都是容易的。可你的脚不在我的鞋子里,你哪里懂我的感觉!我来美国后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被负的女人,她一直想要个说法。直到有一天,她杀掉了负她的男人,将那男人的睾丸压成一对耳环,天天戴在耳边,她的感情才平静下来。这个故事让我哭了,我觉得特别懂那个女人,真的,我特别懂。丹文说到这儿,见我脸色大变,马上很轻地一笑,说,我是说故事,你懂我的意思。

我给吓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分手前,丹文忽然说,说了那么多的胡力,你想不想看看他长什么样子。我犹豫了一下,说好啊。她就伸手到棉大衣的内袋里去掏。一下,掏出了一把很小的深棕色手枪,很像我在书上见过的勃朗宁"掌心雷"。丹文将手枪拿出后,很快搁到军棉衣的另一只兜里。我压抑着"啊"了一声。我知道,在美国平民随身私携枪支是违法的,所以没加思索,就说,你有枪!丹文拍了我一把,说,嘘,别大惊小怪的。刚来美国时,我住在新州不太安全的区,每天夜里,都要在枕下垫着手枪才能睡着。后来就习惯了,出门都带着它,心里才踏实。今天早上就是差点把它忘在了旅馆里,我吓坏了,跑回去找,所以才来晚了。还闹了头疼。你会用枪吗?我小声问。还好。丹文点点头说。以前在国内军训时摸过,来美国后我常去练习的。习惯了,这玩艺儿会让人上瘾,我一到靶场就来精神,子弹一发发打出去,感觉特别放松。说起来你也许不信,我有时忙,太长时间没有练枪,就会感觉特别压抑。今天早上在比林斯,我的手忽然很痒,去找靶场,没找着。说着,她从兜里掏出了胡力的照片。

我将照片拿到手中,一下呆住了。 竟然是我的房东逸林! 逸林大哥,怎么可能是你?怎么会是你? !我松开了抓着小行李箱拖把的另一只手。双手握牢那张过了塑的彩色照片,同时急促地前移一步,寻找更明亮的光源。我听到脚下小行李箱倒下的响声,可眼睛却不愿意离开照片。

的确是逸林。五官、轮廓,特别是脑袋朝左微斜的习惯动作所呈现出的脸部线段,都是这样地熟悉、可感。候车厅里温度过高的暖气烘着熙来攘往的人流,我却感到似有一阵穿堂的寒风吹过,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压抑着没发出声。

这是一张多么好的照片。逸林年轻的时候,竟有这么好看的笑容,那笑容明朗得几乎能灼伤我的眼睛。我已经太习惯了他如今总是若有所思的表情里不愠不火的浅笑;他现在的皮肤似乎比过去粗糙很多,他的眼角额上如今已爬上不少细纹。我盯着照片,在心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自语。在这张照片里,逸林穿了一件色泽看上去很新的军衣,是只有两个兜儿的士兵服,眼睛因为陶醉而半眯起来,嘴角竟然还留有胡子。风吹过来,他额前的长发扬起几缕。我认识的逸林一直都是留着平头,没想到他留着大鬓角竟然是这个样子,虽然看着有点过时,却带着英勃的孟浪。他身后是烈火一样蔓延盛放的木棉花。我在遥远的南疆长大,我知道能开出如此繁盛花朵的木棉树,至少会有四、五层楼高,所以逸林应该是在半山腰上或建筑物的楼顶,迎着南国和煦的春风留下的影象。

你认识他?灰蓝的灯下,丹文将我的行李箱扶起,带着明显的狐疑,问。我强迫自己继续盯着照片,装着没在意她的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又该怎么解释自己见到照片后的不寻常反应。心中压迫性的紧张让我感到了内急,便下意识地捂了一下小腹。丹文不再响,我忽然感觉到右脸颊拂过一缕寒气,痒痒的,让我鸡皮顿起。我随即侧过脸来,发现丹文凑到了我身边,目光越过我的肩头,微蹙着长长的细眉,看着我手里的照片,然后又看看我。她离得那么近,脖子上红围巾的长绒毛,若有若无地触到了我的耳根、脸颊,我甚至能看到她藏在眉中的那颗痣在突突地跳着。我惊异地想,她带着如此冰寒的气场,真象一条突然窜出的冬眠的蛇。这个想法使我哆嗦了一下。我的失态换来了丹文意味深长的一笑。她很轻地按下我的肩头,然后伸过手来,将逸林的照片一把收了回去。

你认识他?丹文盯着我的眼睛,又问了一遍。NO!──NO,NO,我快快答道,可心里在挣扎:要不要告诉她?要不要?

我一路沉浸在丹文的故事里,对她的悲愤已经产生了几近感同身受的同情。她冒着一路的风雪,朝着往事千里苦寻,本身就已经让我感动。可是她要找的人是逸林!逸林和许梅,是这些年来我在美国最亲近的朋友,我尊爱他们。而且,更重要的是,逸林牵涉其中的,还不仅仅是情事。如果丹文说的是真的,他伪造学历那档问题,很可能会毁了他在爱大的前程,甚至他将来在美国学术界发展的前程。当然,那也许不是绝路。美国是如此现实的国家,逸林凭自己在美国的一贯优良业绩,很可能逢凶化吉。可是,其间会有多少的沟坎、变数,只有天晓得了。

(一) (二) (三)(四)(五) (六) (七) (八) (九) (十)

 
p6
news
jintian journal
book series
jintian people
editorial team
selection
letter from editor
readers feedback
related links
submission
subscription
contact
p23

今天视野
| 版权声明 | 今天杂志 | 读者留言 | 投稿 | 订阅《今天》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07, jinti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spacer